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8-10 21:20 编辑
读书《荀子·王制》(五)
荀子(前313——前238年)
14【原文】王者之制(1):道不过三代(2),法不贰后王(3)。道过三代谓之荡(4),法贰后王谓之不雅(5)。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6),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 【注释】 (1)“王者之制”:指明主圣君所倡导、奉行的政治体制和某些具体制度。 (2)三代:指夏、商、周。“过”,不符合,即离经叛道。 (3)“贰”与前文的“过”是同义词,不符合。“后王”,即“当今君主”。 (4)“荡”:“摇动”、“毁坏”义。 (5)“雅”,“正”义。 (6)宜:通“仪”,仪等,等级。 【译文】奉行王道的君主所实行的制度:道,及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过”夏、商、周三代,那就离经叛道了,所以不能“过”;法,亦即各种具体的行为规范,背离了本朝君主的要求,那就要说是偏离正轨了,因此不能“贰”。政治原则背离三代礼制便会摇动、毁坏,法度背离了当代的帝王便叫做不正。不同等级的人,穿的衣服、住的房子、身边随员人数,都有所规定;丧葬祭祀使用的器具,也要各个等级都有有相应的规定;音乐,凡是不合乎正声雅乐的全都废除;色彩,凡是不合乎原色文彩的全部禁止;器具,凡是不同于原来样子的,全部毁掉。这样做叫复古。这就是奉行王道的君主所实行的制度。 好 15【原文】 王者之论(1):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折愿禁悍而刑罚不过(2),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夫是之谓定论。是王者之论也。 [注释](1)论:通“抡”,选择的意思,特指“挑选人”的方针政策。 (2)“折愿禁悍”:“愿”和“悍”是近义词。“愿”,借作“怨”,或是“怨”字之误制裁狡诈的人。愿,通“傆”,狡诈。这里作名词,指谓因心里有怨气而行为失控以致作出违法之事的人。“折”、“禁”是“制裁”和“管束”的意思。“而”,“但是”义。 【译文】奉行王道的君主挑选人的方针政策:没有德行的不让他显贵,没有才能的不让他当官,没有功劳的不给奖赏,没有罪过的不加处罚。在他的国家里没有靠侥幸得以升迁之官,也没有因侥幸而躲过了惩罚的违法之民。(他)崇尚有德之人,任用贤能之人,使每个人都得到与其德才相当的职位而没有遗漏;(他)制裁危害社会的人,约束凶暴作乱的人,但所有惩罚都一定适中而不过分;(他)让老百姓都清清楚楚地知道:即使只是在家里做了点坏事,行善修德,也能在朝廷上取得奖赏;即使在暗地里为非作歹,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受到国家法律的惩处。这叫做确定不变的方针政策。这就是奉行王道的君主挑选人方针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