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89|回复: 0

记中国远征军田卫堂(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4 16: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4-8-14 16:51 编辑

记中国远征军田卫堂(二)

刘亚波

          第三章   怒江防线生死劫,兄弟并肩铁血情
  话说那是兵荒马乱的年月,田卫堂家中贫困,生活所迫,又被姓肖的伪镇长介绍去当壮丁。虽说这次是二十担谷的价钱,可到头来实际只得了十担谷,解放后那位姓肖的伪镇长已被枪毙,欠的十担谷也就不了了之。
  有了头次当壮丁的经历,田卫堂凭借两次响亮的点名应答,被高炮连连长看中,加入了中国远征军9师26团高炮连平射炮排。排长那云是湖北人,二人以兄弟相称,关系甚笃。田卫堂成了填炮手,他们驻守在云南省西南边陲的镇康县,后移防麻粟坡,构筑前沿阵地,形成怒江防线,与日军对峙,时常炮击敌军。
  在与日军的激烈作战中,高炮连遭遇了巨大危机。日本鬼子铁了心要灭掉高炮连,先是重火力全覆盖炮轰,一轮下来,田卫堂部队的高炮基本哑火。随后,密集的日军端着三八大盖包围了高炮阵地。
  阵地上仅剩下田卫堂与那云排长,围剿的日军形成包围圈。他俩急中生智,搬来十多具战士的尸体,将自己压在尸体最下面。日军搜查时,一阵冲锋枪扫射,一阵刺刀乱捅,一番折腾后才退去。田卫堂和那云排长竟从死人堆里捡回了性命。待到深夜,二人逃出阵地,重新寻找部队,从此两人成了生死兄弟。
  后来在缅甸作战,田卫堂依旧在高炮连的平射炮排。高炮连行军换防甚是麻烦,炮手得挑着炮弹赶路。田卫堂身材矮小,每次只挑四颗炮弹,即便如此,仍远远落后于挑六颗炮弹的其他战友。
有一次转换阵地行军,路过一瓜农家。前面的炮兵都已摘好西瓜,在瓜农家吃得正欢。田卫堂赶到后向战友讨西瓜解渴,战友说:“我们吃的西瓜都是自己摘的,你要吃,自己去地里摘。”田卫堂无奈放下炮弹担子,去瓜地摘瓜。他刚挑了两只大西瓜,一手抱一个准备回屋,突然几声巨响,数发炮弹袭来,将瓜农家的房屋夷为平地,屋内吃西瓜的战友全部牺牲,田卫堂因在瓜地摘瓜又捡回一条命。
  在高炮连的诸多挑战中,雨天转移阵地无疑是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当绵绵细雨化作倾盆大雨,泥泞的战场仿佛化作了无尽的沼泽,高射炮的每一次移动都伴随着战士们汗水与泥水的交织,考验着他们的意志与体力。在这艰难卓绝的环境下,他们不仅要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还要时刻警惕着敌人突如其来的袭击。
  高炮连中东北大汉居多,他们身量魁梧,平均身高逾一米八、九,但在这一群钢铁般的身躯中,这位来自江南水乡的田卫堂,身高不足一米六,却以超乎常人的灵活与坚韧,在队伍中熠熠生辉。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上级的紧急命令,要求立即转移阵地。战士们咬紧牙关,奋力推动着沉重的高射炮,在泥泞中蹒跚前行。正当众人合力攀登一道陡峭的土坡时,危机悄然而至。日军的偷袭如同毒蛇出洞,一串串子弹划破雨幕,无情地射向这群英勇的守护者。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田卫堂身边的两位高个子战士不幸头部中弹,英勇牺牲,令人心痛不已。然而,两名战士中间的田卫堂,这因身材矮小,却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子弹穿透了他头顶的钢盔,却因他矮小的身材而偏离了致命的轨迹,子弹斜穿肩膀而过,虽重伤却未致命。
          第归乡重逢岁月长,兄弟情深共话桑
  远征军在缅甸的战争大获全胜,步兵留守中缅公路驻扎驻防,炮兵则被抽调回国。然而,他们竟受命北上太行山一带与解放军对抗,最终被刘邓部队击败,部队退至青岛。
  此时的田卫堂早已无心战事,毅然放弃所有待遇,孤身一人坐海轮至上海,转江轮沿长江来到湖北沙市,一心寻找机会回老家。
  日寇投降后,田卫堂在沙市意外偶遇老家汉寿县张家山卖红薯的民船,终从沙市坐船回到了湖南百禄桥老家。
  这一去,整整六年。虽说期间写过信回家,可因战乱家里从未收到。家人以为他已不在人世,还请道士为他做了开寿,在古镇福音堂后山为他立了个衣冠冢。他对家人感慨:“这次真是死里逃生,历尽苦难,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为了养家糊口,1953 年田卫堂做起了茶叶生意,将安化的黑茶通过水路贩运到湖北宜昌。谁料,运茶叶的商船被宜昌工商所扣了。
  正在田卫堂一筹莫展之时,却惊奇地发现,扣茶船的工商所所长,竟是当年平射炮排的那云排长,自己的过命兄弟。两人相拥痛哭,随后在酒桌上双双醉倒。
  原来 1948 年那云所在的部队向解放军投诚,之后负伤转业到了宜昌,成了国家干部。田卫堂笑着说道:“我若不逃回家,如今或许也是国家干部了。”正因那排长的关系,那几年,汉、益、沅三县做茶叶生意的商人里,唯有田卫堂赚了钱,其他茶商不是货物被没收就是被罚款。
  后来阶级斗争时,田卫堂因与刘邓大军打过仗而心有顾虑。但旁人多次开导他:“你们也抗过日,打过日本鬼子,不管是谁,只要打过小日本,那就是英雄。”最终他也不再后悔,安享供销社退休后的生活,每月领着退休金,衣食无忧,活到了九十四岁高龄。
          赞中国远征军田卫堂
  战火纷飞岁月长,卫堂壮志赴沙场。
  初征壮丁心无悔,辗转征途意未央。
  高炮阵前生死劫,归乡路上历沧桑。
  硝烟散尽终安享,英名传世永流芳。
   (2017年5月6日,于百禄桥照相馆
      【作者简介刘亚波,男,1945年出生于湖南汉寿百禄桥镇。自幼浸润于文学艺术氛围中,对文学怀有深厚情感。初中时代,幸得文学泰斗周立波指点迷津,对文学艺术初窥门径。命运弄人,因时代因素,高考之路受阻,转而深耕乡土十年。改革开放春风起,政策回暖,他获选赴上海大学深造摄影艺术,精进不辍,获国家一级摄影师殊荣。归乡后,于湖南省供销学校传授摄影之道,育桃李满天下。上世纪90年代后,重返家乡百禄桥,以镜头记录乡情,于供销社照相馆工作至退休。一生横跨文学与光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4 21:09 , Processed in 0.0309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