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52|回复: 9

家里的木风车(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5 19:03: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里的木风车(散文)
作者:袁清香
         一
   我这里说的风车,不是因跑动带风转动的智力玩具风车,而是农村人用来“车”粮食的那种比较大的实用风车,属农具范畴。
   农村的风车,平民百姓都知道,是专门用来车较小颗粒的粮食作物,比如车稻谷、玉米、小麦、高粱、黄豆、花生、芝麻等。我家就有台木风车,又大又笨又重还很丑,是用硬度较大的木料做成,没两个劳力真抬不动。它比我略高,我和老公抬,我必须垫着脚双手捉住手把拖着走。
   家里的风车干活的能力相当强。它有个特点,风轮的轴一转就开始唱歌,滴了几滴油就轻声唱,没了油它的嗓门又尖又大。可能它是异想天开地认为,它的声音与世界闻名的贝多芬的几个交响乐有某些相似之处,里面有忙碌热闹的劳动场景,有获得丰收的快乐心情。因此它故意飘出去老远,希望引起他人注意,得到他人赏识。也可以说是乡村最原始的音乐。只要它哪天干过活,没准会有人问,你家里又车什么了,风车的歌声还很威武的嘛。听到这话,有时候我还得分辨一下到底是夸我们勤劳,还是嫌风车吵了他们的安静生活。
   自我嫁过来,这个风车就存在,且已经很旧。老公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请的附近手艺最好的木匠做成的这个风车。他哥哥先成家,分家时,一个打谷的板桶,一个风车,两兄弟各选一样。嫂子看上了板桶,风车也就只好成了没成家的兄弟的物件。当然,平时谁要用,相互是可以借的。
   全家人很宝贝这个风车,哪怕他笨重,可它的实用性太强。怕它什么时候撂挑子,对它是相当呵护,从来不怠慢它,不让它受丁点委屈。用过后肯定是第一时间将灰尘刷一刷,擦干净,旋转轴会滴上几滴食用油预防生锈。抬室内,不让风吹、不让雨淋,更不能让太阳晒。个别时候用了,我们火急火燎干别的去,没第一时间抬进屋,老人的啰嗦话就连珠炮似的开始进攻。可惜的他们拖都拖不动了,只能显显嘴上功夫,否则是不会让风车晾外面的。我们为了耳朵少生茧子,也为了真的保护好风车。后来事再多,首先也是安顿好风车。“疼人得人用,惜衣得衣穿”,这个道理还是懂得的。多点爱惜,它肯定会增寿,会给我们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二
   一年四季,风车实际干活的时间并不多。它平时就老实守在堂屋的一角,也不管外面的风风雨雨。它看到人们进进出出忙碌的身影,充耳不闻。有时候因为它的“大”而阻挡了其他物的放置,它一动不动也不挪位置。一次,我的手臂撞到它的手把;不,是它的手把撞了我的手臂,我疼出眼泪,当时就肿了,它无动于衷不道歉。我骂它就是个榆木疙瘩、笨蛋,都不知道谦让我,它始终是毫无表情,对我不屑。它的不予理睬打击了我的嚣张气焰,惹得我自我检讨,惹得我在它面前再也没了脾气。难怪有人说,对付那些胡搅蛮缠不讲道理的人的方法就是冷处理,视为无物,让他自讨没趣。
   风车的上面还常临时放一些用具,像筛子簸箕之类,它是乐得其所。为自己没干活时还可以做它物的靠山而心舒。它不会与出勤率高的锄头、撮箕、扁担、扫帚等争风吃醋,它总是那副尾大不掉的样子。心想:你们爱表现就表现吧,希望你们做得多,做得好;也收得多,收得好。最后我来严把质量关,来验证你们的劳动成果。
  
   三
   家里的粮食大都是我和老公两人共同完成车的工作。生产上的搭档也要配合默契,才能充分发挥出高的效益。一旦要用到风车,风车就会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劳动,兢兢业业,还心情贼好地唱歌哼调,这是离丰收最近的时刻。伴随着它独有的平仄相间、抑扬顿挫的音律,给大热天汗流浃背的主人一些调味剂,也给半夜顶霜冒寒的主人助兴、提神醒脑。它的歌声常给人疑惑:这家又在车啥呀,都好大一会了,真够辛苦真够忙的!
   风车的斗较大,一次性可以倒进百多斤玉米或者稻谷。在倒进粮食之前,漏斗风门必须先关好,还有头(TOU)斗(DOU)、二斗下面的箩筐要放好。准备工作做好后,右手握住风轮把,开始顺时针方向轻轻地、由慢到快地开始转动。同时,左手握住风门调节器,风口大小由左手轻轻地松开,不可性急,与人的做事风格一样。放大了,粮食会一窝蜂往下落;放小了,它们受阻,又出不来。这个火候不可言传只能意会,要做过才知道。待调节好,左手边的风门调节器不关,右手转动不可停,风的大小还得看车出来的粮食作物的干净度。右手控制的风速匀速平稳后,左手可以拿个小棍不时拨弄一下风车斗里面的粮食,使其顺畅往下滑动。我还是得垫起脚才能看着拨弄斗里面的玉米。老公会不时地往斗里加粮食,保证斗里的粮食始终有。一般是风车转动后,再也不停,直到完毕。箩筐里的粮食满了,赶紧换另一只,一担后赶紧挑进仓。因此,家里的箩筐至少要有两担,否则转不活。
   饱满圆润的好粮食从前面漏斗里依次流出来,开始有噼里啪啦连珠炮似地与箩筐接触的碰撞声,恨不能将箩筐砸穿。估计是它太过高兴,或者为了发泄长久的烦闷。少许,随着粮食流到箩筐越来越多,也渐渐变得谦虚起来,不再张扬,声音逐渐变小。与山不言高、海不言深一样,有了含蓄包容的肚量。二漏斗——也叫二口,在风车的后面,是专门接不太饱满的、和那些半块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还可以喂猪喂鸡鸭鹅等。这也是用汗水得来的,不允许浪费丁点。“粒粒皆辛苦”一直在我们心中装着,从来就不敢忘记。“有钱要思无钱日,莫待无钱思有时”,哪怕现在不缺吃不缺穿,这话也不可忘。风车最大的风口是直对着风轮叶,一些很轻的灰和残渣会随着风从这大口飞出,越轻就飘得越远。别看这些东西几乎没什么用,但是把它们扫拢,肥田肥地肥菜园,增加土地的松软度,给土壤增氧,它的效果比买的化学肥料还要强。
  
   四
   我喜欢车风车,觉得它很神奇。祖师爷鲁班太聪明,几千年前他就利用风,将风转换,制造出风的机器,造福人类。我喜欢看、喜欢用手接着从风车斗里流出来的饱满粮食,手掌痒酥酥的,那种满足感,让我心情愉悦。我更喜欢听风车转动的声音,它让我兴奋、让我血液沸腾。那个转轴很有节奏,随着风轮的转动,不厌其烦地唱出“嘎——尔、嘎——尔……”的旋律来,没谁谱曲编曲,也没谁作词,它竟然可以自成一韵自成一曲,有抑扬顿挫之感,有余音绕梁之妙。给风车单调的转动注入了新的元素,顿时活力四射。让干活的人精神倍增。
   家人怕因为它的嗓门大而磨坏了轴,赶紧端来炒菜用的油,一边转动一边滴上几滴,给它们润嗓子。这个“润喉片”真灵,立即见效,它们的声音马上由高扬变得低沉、稳重。老公笑说“原来还真的饿了才叫!”
   “瘪瘪歪歪,千年不坏”,这么多年,这个老木风车还是老样子。最近几年也用得越来越少了。我和家人同许多农民一样,插田种地已经是年老体衰,缺了劳力,简单的管理也难了。哪怕有耕田机收割机帮忙,秋后帐一算,除了锅巴没有饭,忙来忙去,只忙了个腰酸腿痛一身病来缠。
   老木风车看着我们也是无可奈何。它听说了,现在有大型的鼓风机,几千上万吨粮食都是机器操作,人拿遥控就好。它知道即将面临失业,或者已经失业了。
   一般的老人都知道,曾经的木匠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用具,不会用钉子,而是榫头相互咬合,连接处是用筱加固。家里的风车经常有筱松动,咬合的榫头松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老公还会简单修补一下,不舍得冷漠它。
   老人留下来的风车还是要保管好,即使它不再上岗唱歌,专门听现在的新时代歌曲、见证社会的发展也是很好的。
   风车的歌声还在我心里萦绕,我希望它当个历史老人,见证未来。
   家中的木风车,祖祖辈辈的传承,我们已经给它上了户口,木风车就是我们家庭的一员。
  
mmexport172371133144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5 19:21: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大的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5 19: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欣赏!点赞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0:2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龚天宝 发表于 2024-8-15 19:21
大大的赞!!!

谢谢老师鼓励,老师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0:23: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24-8-15 19:49
佳作欣赏!点赞精彩!

谢谢张老师鼓励和支持,祝您身体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5 20: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袁老师美文,为您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6 19: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9 13: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风车虽然没用过,但跟着老师回味了一番。一些旧忆旧事看似苦却永远惦念。学习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0 07: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堪称妙笔生花的佳作,妙语连珠,立意新颖,情景相融。不读不知道,一读就击案叫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2 20: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挺佩服你,一个小小的物件都能写的趣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22:17 , Processed in 0.0362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