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河布衣 于 2017-3-24 20:10 编辑
穿紫河边吹萨克斯的老人
清河布衣张松山
自从过去那条杂草丛生的臭水沟变成美丽的穿紫河风光带以后,我每天一早一晚饭后都去穿紫河边散步,今天也不例外。我家就在穿紫河边,仅靠十五孔的穿紫河大桥。走出家门,从穿紫桥头下去,就是穿紫河风光带。沿河风景如画,看得我心旷神怡。这时,突然一阵美妙的萨克斯音乐声传来,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定睛一看,原来是四、五十米开外的河对岸有一个老者,正沿着河边栈道来回度着步子在吹萨克斯。这是个什么人呢?我很想会会他。于是,我转过遇仙桥,绕行数百米到对岸,走近老者身边。使我好奇的是,老人穿戴朴实,头上顶着一定赵本山似的帽子,脚蹬一双脏兮兮的便鞋,皮肤给太阳晒得紫堂堂的,怎么看也不像个疯疯癫癫的艺术家或者音乐爱好者。一边打量着他,一边给他打过招呼,作过自我介绍,替他照了几张相,便和他攀谈起来。原来,这老者姓黄,是七里桥人,在其所在村庄划给市区以前,一直靠劳动谋生。现在住在遇仙桥附近的一套公寓里,1948年生人,年近古稀,儿女都已经成家立业,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特别是“三改四化”以后,他家的居住环境一年三变,日新月异。人都掉到蜜罐子里了。这不,生活不用自己操心,闲着没事,看过两年的“百团大赛”,灵机一动,决定赶赶时髦,玩洋的,学习吹萨克斯!因为基础太差,开始鼓着腮帮子拼命,脸憋得通红,也吹不出头绪来。不会就从头学,到处求学,向别人请教。他自己几乎天天到穿紫河边溜达着练习,对着河水倾诉。刮风下雨,就躲在遇仙桥底下吹,自己也似乎成了仙人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居然也能吹出一些洋调调来,引得不少散步的人驻足欣赏,问这问那。他也乐于回答大家的提问,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好像因此获得了一些成就感。我朝他竖起大拇指,夸他的确吹得好。并且告诉他,我也爱萨克斯,可惜气短,吹不了。他不无骄傲地说:“气是练出来的。”虽然我实际上没有吹过萨克斯,可我仍然相信他的经验。也佩服他的勇气和执着,以及他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甭管是学萨克斯,还是做其他任何想做的事,我们难道不能向他学点什么吗?
(2017年3月23日写于常德市布衣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