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75|回复: 2

矛盾中的ABCD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 10:25: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娄朝政 于 2024-9-2 19:29 编辑

            矛盾中的ABCD

                 文:正歌

         "矛"本是一个利器,"盾"是用来防止矛的进攻,所以生活中"矛盾"永远是一个对立依存体,把"矛盾"引入生活,看看"矛盾"之中的ABCD。

         AB是同一个队上的人,且是常年相处的邻居。队上有一口堰塘无人承包,A向队上的人承诺"今年我来放些鱼,年底各户分几条鱼,队上的人也没有异议"。可今年遇大悍之年,堰塘下面的田泥都开裂,稻也枯了,B女士着急,用抽水泵于A的堰塘中抽水,塘里本也无多少水,再抽鱼也会死,于是A死活也阻止B的行为,拨电源,以年龄和疾病相要挟,B女士只好作罢,她把事情发到村上的微信群,让村民们评评理。早上正好遇到村上的管农业水利的村干部,他说处理过,不巧当事人也来了,我便问起与人争水的事情,A这样说"抽水先得给我招个招乎,问问鱼怎么办,她自己有个鱼塘,水存着惦记我鱼塘的水,虽说这是公塘先打过招乎也好说",看来A不是一个不讲理的人,这次过来就是请人处理塘中的鱼,可能A与B没有很好的沟通。

       后来B女士的田水终于得到解决,他的说法"到别人塘里抽的水,是二个老人的池塘,她在微信群中表达了感谢,知情人说"抽的自家鱼塘中的水",不管怎样,都设身处地的替别人想想,心平气和的说,好好的沟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都为乡村乡里为小小的事情闹起矛盾不值,低头不见抬头见,相逢好对面。

       C和D本是邻居,更是亲老表关系。D修了新屋,后来又要修围墙,旁边修了一个牌坊式的大门,修的时候C就出面做工作,修边上点,不要对着我家的禾场,一来会交通不便,二来影响风水,给人的感觉我家是帮你看门滴。这话也有道理,D先生听不进,认为自家的屋愿怎么修就怎么修,你管不着,看来D先生的话也有其理由。一个是做企业,一个是农民兄弟,都还文雅,也不大吵大闹大打出手,都找到村解决问题,调解无果。C先生一不做二不休,在D先生的大门前边修了一个铁棚放杂物,小车不能进去,人尚可,C先生的理由我筑于自家的禾场,与D先生无关,一直僵持到现在,村上的支书去过多次调解,镇上司法干部也去过,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正如一饼,C先生说是他的,D先生说是他的,调解人折中,一人一半,也不行,看来只好请"包公"出面了。C先生承认过与D先生曾经的友好,和邻里相互间的帮助,可在矛盾面前,友谊亲情已荡然无存,这是谁之错?

       C先生把问题发到群里,人很多说话的人没有,我便发了二个微信:C与邻里的矛盾我早有所闻,也一直没有吭声,因为怕别人说我“管得宽"。
       今日C主动把事情摊了出来发往微信群,可见他的诚意,也真心的想把问题得到解决。
          我会利用一个时间接触双方当事人及村上的支书,就这个邻里矛盾站在一个公平的角度,把这事情的来龙去脉写个明白,政府相关部门调解过程进行一个系统的阐叙,愿村民极积的参与讨论中来。
        对于邻居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矛盾起一个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补充说明:

         看了C发的材料,我的微信发得仓促,这里补充说明:
          一,心须双方当事方共同支持认可,才能听到各自真正的想法和意见。
          二,获得村上的参与尤其是支书的支持,这样才会名正言顺。
          三,会秉持公正公道的原则,文字的表述不存观点的偏向。
          四,矛盾各执一词,也来由来以久,非一时一文所能道明,须以连载形式分述:即两家的关系,矛盾的起源,处理过程,旁人评说等。
            五,以网文形式发表,可能真人真事,网站里有司法系统的老师,其中有一位资深的法院审判庭长,到时会请他跟文评论。
         六,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会慢慢进入角色,争取获得各方满意,若遇阻力或得不到积极配合会自动终止。
谢谢关注!
        两个微信发去,私下反馈有不同的意见,写文字的人不会强事所难,只好作罢,但我这篇文章对事不对人,就无话可说了。

        ABCD都不是什么大的矛盾,生活中的小事而矣,若去扩大可出现血案命案,这须当事人有一个把控力,各退一步海阔天空,都一样的想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以前有个宰相的亲戚,仗着他朝庭为官,与邻里三尺土墙纷争,寄信给他帮摆平此事,宰相阅文提笔写下: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皇岛
          岁月远去,当年土墙依旧,故事千秋咏传,警示后人!

2024.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 11:05: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 12:40: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皇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25 20:49 , Processed in 0.0352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