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楚薏儿 于 2024-9-25 16:42 编辑
《在大田村邂逅一对老夫妻》 作者:袁慧
九月,阳光热辣,我来到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热市镇大田村。依着挂岩山,傍着界溪河,大田村四百多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坐落在一条崭新的油沥公路两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果园柑橘熟,田里稻飘香。清澈见底的界溪河汨汨向前奔涌,流经桃源境内的漆河、白洋河汇入沅江入洞庭。界溪河位于桃源县热市镇大田村与石门县蒙泉镇上午通村交界处,大田村修建了一座大田桥,连接起桃源——石门两县的交通网。 大田桥头右边有户佘姓人家。佘姓人家三层楼房右边连着一字进深很长的偏屋。快到桥边,瞥见楼房大门紧闭,偏屋门口有一老妇和一老头蹲在地方挑拣丝瓜,老妇看见村妇女主任小陈和我,便爽朗地大声招呼:小陈,来来来,坐哈坐哈。小陈和我听见老妇人呼喊,就从大路上下来径直走到偏屋门口。顿时,我的目光落到屋里堆得象小山的玉米棒上,看见地上还摆放着好多新鲜丝瓜、茄子、辣椒……小陈靠近我身边耳语,这俩老平时种的菜吃不完,经常摆在偏屋门口卖。 老妇人见小陈和我进屋,便起身朝里屋走去,我跟随老妇人想进里屋探个究竟,走在我前面的老妇人短衣短裤打片赤脚。我好奇的问,阿姨您俩老在家,楼房大门为何不打开呢?老妇人笑着说,我的儿女都在外头做事,我和老头子懒得爬楼,住偏屋方便。跟着老妇人走进里间,这间墙上挂着电视,中间摆着小方桌,几把常见的靠背木椅,电视对面一把长木沙发扔着二块棉垫子,看得出这是俩老吃饭看电视的地方。再往里间,这间面积有前头二间大,前半间储物,搁置锄头、镰刀、撮箕等物件,四个大箩筐装着花生一字横排屋中间当隔断,后半间厨房,一个大柴火灶,灶上烟囱伸出屋顶,就在此时,我惊奇地发现灶房后头有一个现在农户家里很难得见到的火坑。火坑上头屋梁系着一根粗壮的绳子,绳上挂吊着一把熏得漆黑的茶水壶。 在大田村这对老夫妻家里重逢灶房火坑,实在稀罕。诧异中不禁勾起儿时记忆,七岁那年回老家在伯父家过年,伯父家的灶房火坑,给我留下深刻记忆,那年春节灶房火坑里的烧红薯烧柑桔齿唇留香,火坑上吊挂的茶水壶中熬煮的茶叶蛋至今令我怀想那口味。小桥流水,溪边人家,袅袅炊烟,田园风光,时间一下子慢下来……. 当我一只脚从灶房门槛跨到水泥坪上,只见楼房阶檐上严严实实码起的劈柴足足有一米五高不止,连一楼窗户都遮挡了。先我从灶房出去站在水泥坪上的老伯捕捉到我楞住的神情开了口,这不碍事,柴火天天烧着烧着就烧下来了,俺家楼房里有液化汽的厨房呢。老伯接着告诉我,每年春节,嫁到香港的女儿一家和在张家界开旅游大巴的儿子一家回来后,楼房里的液化灶厨房启用了,一大家人过年热闹呢。平常,俺俩老就住在偏屋里。 大田桥头左边有座和城里一模一样的公厕。 公厕就在老妇人家对面,小陈对我说,平日俩老负责打扫公厕和桥头大路卫生。待我从偏屋出来,老妇人双手捧着生花生也出来了,此时我悄然发觉老妇人已换上深红长袖蓝色长裤了,私下思忖,这老妇人讲究衣衫待客之道哟。老妇人把花生搁在凳子上,唤小陈和我,吃吧吃吧。接下来她象个孩子向小陈诉说有一位开黑色小车的男子上厕所老是不冲水,每回打扫起来很吃力。小陈回应道,下次碰到,你打电话喊我过来。小陈告诉我,这俩老给村里打扫公厕负责得很,大田桥至公厕路段路面干干净净的。 我仔细端详老妇,中等个头,一张粗糙皱褶的脸,说话时露出一口整齐的牙齿,听医生讲上了年纪的人有一口好牙大多身体健康。我由衷地夸赞,阿姨您身体好!老妇连连点头,我今年七十八,这辈子还没进过医院呢。说这话时她转过头望一眼坐在长凳上默默抽烟的老头,俩老目光对视了一下,老妇放低声音,倒是老头感冒进了二回医院。老伯个子不高,身板结实,听见老伴说这话,他连忙吭声,我还好,还好。 公厕旁边有两棵上了年纪柳树,这两棵柳树是老夫妻生下女儿和儿子时先后栽种的,如今两棵柳树早已开枝散叶枝繁叶茂。茶余饭后,俩老不约而同的仰起头把目光投向二棵柳树,默默牵挂思念着远方的儿女。 在大田村邂逅一对老夫妻,不禁联想起中国农村有多少年迈的父母,他们陪伴着热爱的故土,用勤劳的双手耕耘着人生,他们守望着脚下的土地,就象那老灶房的火坑,永远的接地气,把根留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