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46|回复: 0

百年变革黄石湖 (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9 19: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治理黄石湖。
上世纪80年代,全国水利部门号召开展多种经营,黄石水库管理局为了增加收入,于1991年开始把库区渔业养殖水域实行对外承包经营,水库管理局收取承包费。初期都没受到什么影响,但从2004年开始,部分养殖户受利益驱使,逐步进行投肥养鱼,并呈蔓延之势,在拦网、网箱养鱼中心水域,投肥、投饵现象开始普遍,导致库区水体急剧下降,黄石水库一度成了生态管理盲区。
在当时,库区40000多亩水域中最多时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大面积的水质污染让这座远近闻名的“千岛湖”成了一池污水,如不彻底取缔拦网、网箱养殖,不加强综合治理,黄石水库总体水质还会继续下降,周边和下游群众将长期深受其害。
黄石水库沿线、下游100多万人民生产生活严重受到影响。黄石之水经几十公里水路后汇入沅江,然后经常德、汉寿,如一条绿带向洞庭湖奔涌。黄石把污水带给了沅江,把污染带给了更多的人们,沅水受伤了。这成了黄石的耻辱。
库区周边、灌区、下游群众强烈不满,怒气冲天,经常有群众上访和打市长热线电话反映情况,省、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反映问责。每年还有群众跑到水库管理局讨要说法,工作人员只好耐心解释,答应群众尽快解决。可是面对承包户,面对执行的困难,面对库区群众的生存,只好一年拖一年,逼急了就请当地政府出面做协调、做思想工作,说服的理由是那样软弱和苍白无力,言不由衷。黄石水库管理局也曾下大力气进行防治,首先从自身开刀,终止水面养殖协议,然而,库区群众养殖户不理解不配合,一切都收效甚微。
是啊,把库区的拦网、网箱养鱼全部清除,这不是要断绝水库管理局和库区从事渔业生产2000多人的收入来源,革他们的命吗。这里是库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地方,他们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水库修建让他们失去了田地、果园,农民失去了土地,就是失去了生存的法宝。同时,由于慈利县在建国以来一直就是常德专区管辖,可1988年地级市大庸市成立,慈利县被划归大庸市,1994年大庸市改名为张家界市。行政区划的不同,会导致政令不畅,导致许多矛盾产生。虽然明文规定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属桃源县,但是,黄石水库有三分之二的水域在慈利县境内,水库综合治理困难重重。
壮士断腕,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决心和狠劲。据资料显示,慈利县共有15个行政村128个组,2127户,7713人临库居住,水域面积达30000余亩。有养殖户371户,1620人,发展拦网面积27900亩,拦坝6100亩,网箱面积26393平方米,年产值4517万元。桃源县也有4个行政村,2000余人分居在库区周围。自古乡民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部分群众都是靠着这片水域生存。
2000年,常德市提出了“引黄入常”的构想,就是要把黄石水库的水直接引入常德市,供常德市区90多万市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这确实是一项大工程。然而,这样受到严重污染的水又怎么能引入常德市呢。这一库生命之水,滋养哺育着上下游百万人民,如果不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环境保护,将祸及他们的生活和子孙后代。取缔拦网、网箱养渔,实行人放天养,还一库清水于民,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桃源大地得到深入贯彻,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指示像一缕春风吹开了迷漫在黄石水库上空的迷雾。常德市人民政府、桃源县人民政府、黄石水库管理局痛下决心,对库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整治下狠手。遵照常德市委、市政府指示,桃源县委、县政府于2013年12月成立黄石水库库区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精干力量进驻黄石水库专门开展库区水污染集中整治工作,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库区水污染集中整治工作全面展开。2014年1月上旬,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黄石水库灌区管理局联合向库区养殖户下发了《关于全面终止养殖合同的通知》,全面终止养殖合同、禁止拦网、网箱养殖。2月21日又对库区养殖户下发了《限期捕捞通知书》,要求养殖户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养殖水面的水产品全部捕捞完毕。
一项新政的出现,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黄石水库综合整治涉及两市两县。禁令后,桃源县境内的养殖户在多方协调下,全部拆除掉了拦网和网箱,收回水面2万多亩。但是,慈利县境内拦网网箱拆除工作进展缓慢,只自行拆除了31口网箱,拦网还没有拆除。部分养殖户因为退养上岸奖励标准太低拒绝配合。
慈利县从维稳角度出发,提出了补偿承包养殖以来所投入的栏网、网箱、生产渔船、渔网、板房、鱼苗、饲料等生产设施和生产成本,并给予适度的生产安置补偿,健全补偿机制。两县工作推进不同步,治理工作上步调不统一,导致行政执法不顺畅,跨区域执法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群众对一库出现两种情况意见很大,桃源县境内网箱养殖反弹压力很大。
人人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保护水资源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新《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以来,给各级政府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水库水资源保护与投肥养鱼带来的利益之间的博弈,地域之间的偏见一直是人们传统劣性,这都考验着两地政府的智慧和执政能力,同时,考验着两地政府的态度。
当然,民生也是第一位的。家住慈利县景龙桥乡杨家垭村,今年近50岁的张先生一家住在水库边缘。家里只有一亩多田地。全靠一千多亩水域的养殖来维持生计。他说,从事养殖行业已经20多年了,家里的收入也全部是靠养鱼所得。收到桃源县的禁渔令,可是给我们的补偿太低了,只有每亩水域20元的补偿,太少了。并且这个禁渔令是桃源县发的,我们是慈利县人,我们政府没有发这样的文件,我们暂时也不会拆除,再说补偿也太低,我们上岸了能干嘛去!像张先生这样的情况库区大有人在,前几年他们每年都还向黄石水库管理局交承包费用。
鉴于实际情况,常德市、张家界市两市政府领导二次召开座谈会,就相关工作进行共同磋商。省、市、县三级人大,提交了关于黄石水库渔民养殖方面、水库管理防治方面的建议:规范养殖秩序,对现有养殖户及从业人员包括养殖设施重新登记,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单位颁发养殖证,做到合法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秩序化管理。敦促慈利县人民政府与桃源县人民政府建立协调机制,两县联合每年定时、定量向库区投放滤食性鱼类以维持水生态环境。
针对库区群众的补偿,桃源县政府领导四次赴慈利县政府协商,达成共识。同时,两市两县政府相关领导一起还到省水利厅汇报了情况,全力协商养殖户补偿标准,开展水资源保护。一场保护一池库水、库区综合整治、重拳整治“四乱”的行动打响了。在两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行动拆除了库区拦河筑坝、违建房屋、钓鱼排、板房等浮动钓鱼设施以及库区拦网、网箱养殖和保护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关停了水库相关保护区内的农家乐,清除了全部僵尸船。2016年,黄石水库综合整治结束,共清理养殖户47户,撤除网箱613口,通过雷霆出击,通过几年的大刀阔斧的整治,黄石湖水又变得清澈起来,库区水质能见度从3米提升至10余米,已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质标准Ⅱ类。
2018年,库区又以强化内部管理为抓手,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驻站制”推行水面网格化管理,将3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一个保护团队,每天轮区域巡查。
“我们把修复水生态作为建设美丽河湖的重要举措来抓,近年来大力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每年要放流鳙鱼、鲢鱼5万多斤以上。通过放流保持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渔业生态平衡,有效的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实现了很好的净水效果。”黄石水库管理局局长丁璇如介绍。  
从2014年起,水库灌区管理局大力推行河长制,重拳整治“四乱”,加强水污染防治,开展了日常水库水面和岸线的保洁行动,依法打击违法捕捞行为。随着管与治的持续深入,水资源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水生态逐渐得到恢复,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二级保护鸟类鸳鸯等来此过冬。库区内森林覆盖率也达到了9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再次呈现出了水清、渠畅、岸绿、景美的景象,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美丽河湖。
说起库区水质变化,芭茅洲村村支书高秋文说:他自小就生活在这里,深知水环境的重要。前些年眼见因养殖户贪图暴利,过度投入鱼肥等原因,水库的水逐渐浑浊、起泡,连生活用水都无法供应,深受其害。为了使水质更加清沏,如今村里许多人加入了网格化保护团队和环保志愿者,见到水面漂浮的垃圾、塑料袋等杂物,都要进行打捞拾走,见到违建、违捕、违排都会举报,自觉保护一湖碧水。
水库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沙海明介绍道,这几年,管理局加大了水库增殖放流力度,严厉打击水库投毒钓鱼、离岸钓鱼、非法捕捞、非法电鱼等违法行为,加大库区对拦河筑坝现象的依法处置,如今整个库区基本消除了水污染源头排放。
水质一年比一年好,周边居民直接受益,同时受益的还有一群老“渔民”。大家响应号召退养,有的成立了水稻合作社,转行种上了水稻;有的成立红薯粉丝专业合作社;有的种植了茶叶等其它项目,靠着这片好山好水吃饭,同样能发家致富,并且比原来养鱼收入多出数倍。
沿湖边的村落行进,在通往芭茅洲村部的一道混彻规则整齐的岩坡上写着3条红色大字: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风景区;把庭院建成风景点,展现了库区人们的发展思路和理念。
如今,黄石水库的优美风光,多次引来各级媒体报导,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还把黄石水库的优美生态环境制作成电视专题片播报,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尽显风骚。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后的黄石湖,正像一颗刚刚输氧心脏,用鲜活的生命系统结构,推动当地发展澎湃向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5:00 , Processed in 0.0316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