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4-10-2 09:25 编辑
中秋节,与娘的灵魂对话
萧骏琪
明明知道是一场新离与远逝之间的对话,明明知道等待我的,将是一场触景生情的悲怆与审判,但我不悔地去鲊埠乡下,我答应了娘的,8月15日我陪她过中秋节。但娘践约了,她去了另一个世界;我不想践约,我固守着仅存的坚持,我必须去鲊埠,尽管我知道,在一个小时以后,我面对的是自己凭空回忆起的娘的微笑,以及虚无飘渺的我模拟的灵魂。 8月14日中餐后,我告别了在写字台前始终微笑的娘,乘上了去鲊埠的公交车。这一次,我去得很是光明磊落。原来去看娘的时候,我总是不让娘知道。给娘一个惊喜是一个因素,怕娘牵挂亦是一个因素。或者可以在娘伫望的时候,悄悄绕到她的身后,突然抚上她的眼睛?
我流泪,8月14日的细雨,也随之飘飘洒洒。我知道,在另一个世界,娘仍然伫立在乡下的屋前,也在默默流泪……
我回了,弃车步行上坡,没有娘的伫立;到屋门口,没有娘的欣喜;打开门,没有了娘的诵经声。喊一声娘,娘不在啊。明明知道娘不在了,娘去了另一个世界,娘再也不会回来了,明明知道这次看娘,只是一场悲怆的顷盆泪雨,但我仍然回来了。我答应过了娘的,娘,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你为什么失约了啊娘啊。
娘微笑着望着我,她看着我忙碌,她看着我清扫,她没有和平时一样要我休息一下,可是娘,我口渴了啊,你的擂茶呢?你双手颤颤巍巍端着的擂茶呢?那一海碗你喝了几十年的擂茶,就这样在一个黑色的中元节戛然而止了,而岁月,却躲进了中秋节的一角,如哲人般莫名其妙地冷笑。
2024年农历7月11日,这是我和娘约定了的,我来鲊埠看她的日子,但娘却在初10日就走了,娘走得那么匆忙,甚至来不及看一眼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土地,便转身走进了乍起的秋风里,而中元节燃烧后的纸灰,如一只只黑色蝴蝶,随风而起,飘忽在天际,不一会,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苦难的娘到了天堂吗?
娘善良,在贫穷的70年代,也时常收留叫化讨米的、弹月琴赶酒的、江湖上算命的还有补雨伞补靴的到家里,一宿两餐饭,大热天要为他们洗衣服。娘手艺好,一海碗少油的辣椒也能让他们吃得眉开眼笑。多少困难的日子,娘总是微笑着迎难而上。如果擂茶给人们喝,她会事先浸两把米,到了擂茶时再把米放进擂钵,放入少量的芝麻花生豆子茶叶,细细地擂茶,斟进碗里时,大家就会看到,洁白如乳的擂茶里,泛着茶叶的自然翠绿,喝之,满口清香。
娘勤快,她种的菜硕果累累,她插的田株距与行距整齐划一。娘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每天收工回家了都有忙不完的家务事,但她出集体工时,总是第一个赶到田土里,也不等人到齐,跳到田土里忙碌起来。后来,农村责任制了,娘的忙碌时间更加延长了。少年时我一直认为“披星戴月”这一成语是为娘量身打造的。稍有一星半点农闲,娘去捡野茶籽、割苏籽、捡禾穗、翻野红薯……只要能赚几毛几块钱的,娘都会去干。
2024年中秋节,我和女儿约了去看娘,可娘却第一次不在家里,我泪流满面告诉女儿们:这是奶奶的第一次失约啊。要是在平时,她早早地把菜准备好了,把擂茶放进冰箱,把芝麻茶摆满桌子。我们回了,娘苍老的笑声喧染了整个世界。到了吃饭的时候,娘会为自己斟一杯酒,说:儿子啊,我陪你喝杯酒吧。然后一边说话一边喝酒。娘吃菜时很“细”,遇上好吃的菜就夹着轻轻咬上那么一点点,她的孙女们觉得娘吃得太斯文了,因而认为不可理喻,但我知道,娘是“省”着吃,她怕我们吃饭喝酒少了菜。
8月14日下午,在娘走后的34天,我应约到了娘家,进门时,屋里仍如以前一样一尘不染,堂屋里娘的遗像面前,早就摆好了娘喜欢喝的茶。这时,明晃晃的蜡烛照映着娘的微笑,娘仍如在世一样望着我们,娘的眼睛里,发出善良和慈祥的目光。现在,我们回来了,娘的灵魂回家了吗?问娘,娘不语。娘啊,儿子愿用三千年的泪水,换你再来人世一瞬。可娘笑得亲切,娘的目光里有万千语言,我读懂了的时候,中秋节前一天的细雨,飒飒而下……
我陪娘喝酒,我为娘点燃一支蜡烛,娘老眼昏花了,我知道,娘在另一个世界,需要看清我的脸。儿子是娘的心肝,娘是儿子的依赖,娘啊,我用眼泪敬你的寂寂西去,我用不舍念你红尘辛劳。娘,喝啊,喝了这完酒,西去阳关,再无故人。
8月18日,我该回了,依稀中,娘如以前送我,娘的脚颤颤的,娘老了,83岁了,儿子不能没有娘啊,我哭了,但娘仍在微笑。
娘,娘,常回家看看啊,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