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24-10-16 09:16 编辑
从平民百姓为名人名作指错说起
蔡发祥
有两则传说,值得深思!
其一,古代牧童为名画指错。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散文《书戴嵩画牛》中记载,牧童看到雅士所晒的名画,便指出了画家戴嵩所绘《斗牛图》中的错误。牧童虽然年幼,但他有着丰富的放牧经验,对牛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当他看到名画中牛尾巴的错误时,能够毫不犹豫地指出来。展现了牧童对牛的生活习性的熟悉与了解。这启示我们,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正我们的认知。
其二,解放区老农为丰子恺《牵羊图》指错。丰子恺作为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作往往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然而,在创作《牵羊图》时,他却没有注意到农村中牵羊的实际方式,导致画作中的细节出现了错误。一老农看到这幅图后,当面告诉丰子恺:画中牵羊的方式有错。丰子恺认真听后,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感谢老农的提醒。这启示我们,在艺术创作或任何领域的研究中,都应该深入实际、了解生活,避免闭门造车、脱离实际。 平心而论,戴嵩和丰子恺,如果评技术职称,那也是国家高级级别,任技术组织职务,国家画协常务理事或副主席没问题,至少任个省市级画协主席是毫无异议的!至于那个牧童和老农民,绝对连个乡镇画协小组的成员也不是。
戴嵩是否接受了牧童的指错,没考察出来,只知道晒画的名人雅士接受牧童的指错。而现代的丰子恺接受老农民的指错则是千真万确的事。
现在的艺术创作领域(含文学艺术),一见到对自己的作品有非议,就拿“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作挡箭牌拒绝批评。还有,评定艺术作品的优劣,唯专家学者是从。
如果拿今天的学风去评判古代的牧童和解放前的老农,那他们也会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人,更有甚者,恐怕会有“诽谤专家学者”之罪,获牢狱之灾也说不定!
于今,在工农兵平民中,就有不少的“牧童”“老农民”对那位大作家获得“诺奖”的文学作品提出尖锐批评。他们经历了作品事件的真相,他们知道什么是反党反毛泽东思想,更知道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卖国。
文学诺奖是意识形态奖,这个奖项由霸国掌控。如果获得“诺奖”的都是好到极致,达赖还获得“世界和平”诺奖呢!那么,我们是否都学达赖杀人放火、分裂祖国、卖国求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接受指正和批评。无论是牧童还是老农,他们的指正都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他人的指正和批评,不断完善自己。
这些启示不仅适用于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只有不断实践、深入生活、勇于接受批评指正,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