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焕宁 于 2024-10-19 16:01 编辑
屈学专家刘石林
汉寿县老干部网宣协会 陈焕宁
. . 刘石林先生,一位年过八十的长者。身材魁伟,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精神矍铄、谈笑风生、步履矫健、目光如炬,永远闪烁着睿智、敏锐、深沉的光芒。 刘先生1942年出生,自幼生活在汩罗江畔玉笥山下的屈子祠村。是旧罗江水润育着他的精气神。每年端午节他听着旧罗江上龙舟竞渡的锣鼓声,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他听大人们讲,这一切都缘于屈原。因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朦朦胧胧与屈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来遗憾,他只读了三个月的高中便辍学,无奈回乡当起了农民。在充满凄苦的童年,虽然壮志未酬,但他崇拜屈原的痴心依旧。即便后来他成为三个孩子的父亲,连母亲一共是六口之家,当时农村,水寒山瘦,一个穷字了得,的确不堪重负。他却千方百计挤出资金购买与屈原相关的书籍,研究屈原,与屈原灵魂对话。每天晚上或雨雪天不能出工的时间,他便躲进那不足八平方米的卧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与屈原有关的圣贤书。 受屈原灵魂的召唤,经历十年浩劫,百废待兴,邓公小平先生主持中央工作,拨乱返正。苍天有眼,34岁的刘先生由“公社文化站辅导员”改调为“屈子祠文物管理员”。从此他住进了深山古祠,与屈原神交,作为毕生的事业而苦苦追求。 经过十年动乱的屈子祠被破四旧,打、砸、抢、抄,受害极深,门庭破败,断垣残壁,一派凄凉的景象。屈子祠无路,无电、无水、无厨房、无厕所。 白天他深入村民家,劝其村民返还散失在家中的祠产。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苦读有关屈原的文献。严寒酷暑,先生与孤灯、《楚辞》相伴,苦守清贫,甘于寂寞,的确为了屈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春风又绿江南岸”。1980年春天,省政府拨款大修屈子祠,正式对外开放。先生既是“庙祝师”也是讲解员。他担任20多年讲解员,接待几十万人,听他亲口解说的不下二十万人。 1982年,刘石林先生出任屈原纪念馆馆长,他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在搞好学术研究的同时,从各方面筹措资金,先后多次对屈子祠进行修缮。 1990年筹建“屈原碑林”,一个钱字了得。他本是一个薄脸皮的人,但为了心中的事业,追求、硬着头皮,几进省城,到处化缘,忍受白眼、屈辱,在漫漫路上苦苦求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修建碑林的资金最终落实。工程开建,为节约资金,他亲自监工,食宿在工地,其中艰辛,只有屈原知道。 1995年他还兼任市文物管理所所长,这是一次梦寐以求调进城的好机会。尔后文物管理所的工作走上正轨,他毅然辞去了所长的职务,初心不改回到屈子祠仍然当起他的“苦行僧”。不少人说他“傻冒”、“迂腐”,他付之一笑。 刘先生在玉笥山上苦苦修行四十年,闻鸡起舞、呕心沥血、焚膏继晷、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他有几十篇屈学论文,分别发表在《省屈原学会论文集》 《中国屈原学会论文集》 《云梦学刊》 《求索》 《湘潮》 《华人论坛》 《船山学报》等刊物上。天道酬勤,说刘老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毫不夸张。 他参与编译大型工具书《屈原学集成》的校编并负责其中,“港台屈学研究”专栏的撰写。 他还撰写电视教学片《屈原》脚本,由珠影电视部拍摄并发行。 1991年他应邀赴日本讲学并作学术交流,反响良好,好评如潮。 他对屈原文化及屈原对端午文化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媒体称他为“端午节的活字典”。国内外多家电视台曾就端午节对他进行专访。 中国屈原学会已举办了十九届年会,刘老是全国唯一一个每一届都参加的会员,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说来有缘,我认识他是在福建漳州,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四届年会在福建举行。汉寿屈原学会会长傅利民先生和我,有幸参加这次盛会。会后我们游览了东山岛,福建南靖土楼,厦门鼓浪屿等。刘老知识渊博,对人热情,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十五届年会在河南西峡。十六届年会在江苏淮安。十七届年会在云南大学。十八届年会在湖南岳阳。每届年会都能见到刘老,大家都尊称他为刘爹,每次大会他都提交学术论文并在大会发言,我们目睹先生潇洒的风采,领略先生的人格魅力,敬仰先生的治学精神,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获益良多。 兹因疫情,十九届年会推迟,于2023年在湖北秭归召开。汉寿县仅我一人参会,十分高兴又见到刘老,他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并送他的签名新书《田野的芬芳》给我,在十多年的交往中,先生平易近人,与人为善,对我耳提面命,凡对屈学的有关问题,总不厌其烦耐心解答,足见他胸怀之博大,和对后学期望与关怀,的确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 刘老退而不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兴趣爱好广泛。一生心事在屈学!他的人生信念就是“戒忧虑、毋怒躁”。从不悲观,笑口常开。他作人低调,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平常布衣,生活格外简朴。 有耕耘,就有收获。刘老虽然只有初中文凭,但有真才实学,破格评为副研究员。他现在是中国屈原学会、湖南省屈原学会、岳阳市屈原学会理事。从农民到学者,他经历了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过程。先生的确成功了!面对荣誉和桂冠,掌声和鲜花,他很清醒:因为他要走的路还很长,有生之年想把“汩罗江屈原文化研究会”组建起来,要把屈学研究坚持下去…… 小诗二首赠刘石林先生:
好人一生平安!我们衷心祝愿刘石林先生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