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汉风 于 2024-11-7 10:06 编辑
寻 祖
最近,迈入鲐背之年的我,终于了却了一桩心事,寻到了六百多年前的祖先。小时候听爷爷说,我们周氏是从江西省迁来的。江西面广,茫然无际,无处寻找。所以,对我来说,寻祖是八十多年的心愿。
随着生活幸福而亲情加深,欲求寻根溯源。不久前,我县龙阳周氏第六房宗亲周小华等,寻踪觅迹,终于在江西省吉水县找到了周氏总祠,并接回了一本能够下接龙阳周氏的老谱。此事进一步激发了我寻祖的情怀。
六百多年前,明朝进士、江西吉水周忠恕,被朝廷任命为龙阳县令,丰功硕德,但疾病缠身。朝廷为奖励他,拨赐县南水田一片,即现岩汪湖到聂家桥一带,由六位儿子耕作。
从忠恕公起,在龙阳县新创周氏堂号,为“爱莲堂”,续建新周氏新派,为“忠信传后远,昌隆颂至明,群生沾德泽,万世献精诚,学业光前代,诗书绍祖荣……”共六十派。现已繁衍到“学、业”派,形成六大房亲,达七千之众。我出生地岩湖镇陈军堤村丁家桥一带,是由忠恕公第二儿子经管的地方。当时,不到十人,现已发展到一千五百余人。我属“世”字派,为忠恕公第十七派孙。
至于忠恕公以上祖先,从六房周小华接来和族谱中,则一目了然。他们是启显公、思聪公、宣漠公、仲伯公、海源公……可溯至三国时期周瑜。祖先们在江西省吉水县辛勤劳动,兴家创业,其后人建祠祭祀。
见到老祠就算见到了先祖。所以,我必须到老祠看看。那天,儿子献东和小女凤梅驾车从汉寿县城出发,行500多公里,第二天上午到达吉水县金滩镇大水田村周氏宗总祠。总祠旧屋早毁,所见只是当代修建一栋砖瓦房。“进士第”,也无“第”了,只新树了一块匾额,以示遗址。
大水田村距县城30公里,属丘陵地,祠后可见起伏的山丘,祠前则是广阔的稻田,视野尽头,才可见对面的山丘。这片稻海从东到西,奔向远方。在农耕时代,可以想象当年是何等的富饶。一近六十岁的宗亲说:“前不久,放在我家的老谱已被你们湖南人拿走了。”于是,我就留下了几张眷恋的玉照。
献东拥抱老祠古樟
当代复建的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大水田村周氏宗祠
老祠大门
进士第遗址
凤梅游览老祠
凤梅拍摄祠貌
古祠前碧水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