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80|回复: 4

《二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8 11:3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娄朝政 于 2024-10-28 16:59 编辑

               
         
             文:   林长彪

          二妈名叫娄双枝,长茅岭乡田坪村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嫁到我们林家,当起了我的二伯妈,掐指算起来二妈已来我们林家有六七十年了,也算是我们林家的老人了。

       二妈三二年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在同年人中有着强烈而又现实的优越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二妈是家中的老大,当大小姐一直当到解放止,算起来也有十好几年。二妈上过好几年学,认识不少字,也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因受过良好的教育,二妈的气质和修养与一般人不一样。二妈家解放时同样遭到人民政府和革命群众的彻底清算,一夜间二妈家从一个富裕的人家一下变成了穷光蛋,一无所有,真是变化无常,世事难料。家道遭此巨变,对二妈的打击是相当大的,好在二妈读过书,冷静的看待这一巨变,用那颗超强函养,坚强的心克服了重重困难和严重的心理障碍挺了过来。

        女长十八变,五十年代二十多岁的二妈出落得像一朵出水的芙蓉,含苞绽放,艳丽无比,楚楚动人,小巧玲珑,成了远近闻名的大美人。我二伯不知怎么认识我二妈的,我只知道按照我们家的条件能够攀上我二妈这门亲事,那是祖坟冒青烟了。我们家在当时唯一值得骄做的就是我们家的成份好,是地地道道的贫民,苗红根子粗。五六年二伯顶着巨大的政治力,二妈暗里委屈求全,他们简单的结婚成家了,开启了二伯二妈这一辈子的婚姻旅程。我爷爷奶奶看到自己的儿子娶上这么好的儿媳妇,心里美得自然没得说,整天笑得合不拢嘴,把我二妈当着自己的女儿供着,除了奶奶爷爷外,二妈的地位至高无上。至于二妈地主的身份从没有人提起,二妈也从来没有被人歧视。因为我奶奶是当时农民协会的委员,红及一时的毛委员,所以别人不会也不敢对我二妈怎样。久而久之我二妈也成了贫下中农的一员了。自从二妈嫁给林家后,同二伯的婚姻生活倒还恩爱,在十二三年的时间里,二妈给林家生了二男二女,是林家的大功臣。二伯是一个相当优秀的钳工,又是一名党员,一直在常德市七中做合同工,路途较远,交通又不便,二伯一月最多能回二次家,二妈自然成了家里的主妇,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出集体工。在那兴集体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岁月里,我二妈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艰难,二妈每天起早睡晚,丢了这样又干起了那样,象个机器人似的不停的旋转,从不言累,从不言苦。别的女人累了,还有男人疼着,替女人担待一会儿,让女人歇息一下。而二妈累了连个倾诉的地方都没有,还指望有人痛,有人担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再苦再累都必须坚持,必须忍着。因为二伯每月的工资除交集体外还能落上十来元钱回家贴补家用。虽然是十元钱,在现在不值一提,可在那极其贫困、艰苦,物质严重匮乏,连饭都吃不上的年代,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这十元钱在当时可买到十多斤猪肉,可买五十多斤大米。所以二妈用累和苦换来的这十元钱把家里打点得顺顺当当,井井有条。二妈知道这十元钱来得多么不易,不仅不觉得累,不觉得苦,反倒觉得幸福,优越,反倒觉得骄傲与自豪。因为二妈觉得每月有十元钱的收入全队上下仅她一人而已。尽管二妈的家境比别人好,有别人意想不到的十元钱的额外收入,但二妈还是很“小气”。

         二妈“小气”是出了名的。无论谁找她借点油、盐米的,她一概不借,她打发别人的一句常用语是:“不是不借,实在是没有”。这句话打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借米、借盐,借油的人,队上的人都听习惯了,久而久之就再也不找她借了,内心都明白二妈的“狠”,二妈“小气”。宁肯多跑一家,也不愿在她跟前丢面子。从我记事起,我没有在二妈家吃过一餐饭。二妈对别人如此,对自家的儿女也一样,从不多做饭,每天都按时、按量、按人做饭,从不多煮一粒米。每天的饭菜都是“恰到好处”。所谓按人就是按人的多少煮,大人多煮一点,小孩少煮一点。所谓按量就是二妈心中长期形成的标准,从不超量,只欠不超。所谓按时就是忙时少掺点杂粮,蔬菜,让饭“纯”一点,闲时多掺点杂粮,蔬菜,以之充饭。但二妈心里一直揣着一个度,尽量让孩子们吃饱。二妈还有一个非常“小气”的习惯,那就是每次在接量煮饭的米中抓一把米放在灶台的存罐里。这一习惯坚持了几十年。我终于明白了二妈为什么要“小气”,在那年月,要想把小家的日子过得好,不“小气”点是绝对不行的。二妈的“小气”还得罪了我的母亲。有一天母亲做饭时发现家里没油了,想找二妈借点油度一下难关,可二妈一口回绝“没油了”。没出两天,母亲路过二妈家时突然闻到了一股浓烈的油香味,母亲走进二妈家一看,二妈正在锅里炸油以防变质,而且是炸了满满的一锅油,母亲见状立马同二妈大吵了一架。母亲为这事念叨了几十年,老说二妈不顾亲情“小气”得狠。

       二妈虽是一个农村妇女,可骨子里流淌的是城里人的血,显得很有气质,特别爱干净整洁。从我记事起无论什么时候二妈家,二妈的家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几件家俱破而不烂,旧而不脏,衣服、被子总是叠放整齐,杂而不乱,鞋子摆放有序。床上、桌子上、椅子、灶台一尘不染,就连潲水缸都是干干净净的。几个孩子走出去跟城里的孩子一模一样,别人看到,以为是城里的孩子下乡来了,穿着打扮得体,整洁、干净、漂亮,与队上的孩子截然不同。那时候小孩是没人管的,一天到晚脏兮分的,蓬头垢面,一把鼻涕一把泪,身上衣服不是差扣子,就是破了一个洞,身上这里一砣黑,那里一砣墨,一身的灰,一身的泥。所以队上二口子吵架,常常有男人拿自己的老婆与二妈比,常常用二妈的力量、能干数落自家的媳妇儿。有的婆娘直接怒怼自己的男人说“你有本事,你怎么娶不到这样的婆娘?”二妈除了把室内搞得干净、整洁、卫生外,二妈家的室外也是同样的干净、卫生,无论什么时候都看不到一丁点儿鸡粪、猪粪的,晒坪上没有丝毫杂乱无章的东西,就连晒坪边沿的笆墙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看得舒服。队上的人看了都暗自觉得望尘莫及。二妈是个特爱叨唠的女人。二妈的叨唠一般表现在孩子家务事或二伯身上。当小孩表现优秀或听话时,二妈高兴得忘了自己是娘,竟情不自禁的喊孩子为兄儿、妹儿。大兄儿、小兄儿、大妹儿、小妹儿的叫个不停。当孩子做了坏事,不听话,惹她生气时便大骂出口,什么砍脑壳的、灾杂种,醉杂种都用上了派场。一骂就是半天,喋喋不休,被骂的孩子好像犯了天条,低着头乖乖的让二妈骂个够,骂个痛快。但二妈只骂孩子,从来不打孩子。二妈的叨唠有时候还有点味,有时候觉得让人烦,有人常劝她,少点叨唠,多点实际的硬家伙,该打的时候,就狠些痛痛人的威严。可二妈老生常谈,依然我行我素,好像教育孩子用叨唠的方式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有效的。二妈与二伯的感情还算可以的,一年365天,没有一百天不打破碗的。就是牙齿和舌子也有合不来的时候。一旦二伯与二妈不和的时候,二妈像开连珠炮似的,对二伯叨唠个不停,好像这个叨唠是二妈的先进武器取胜的法宝。二伯有时被二妈的叨唠弄得晕头转向、筋疲力竭,不知所措;有时候二伯面对二妈的叨唠表态强硬,与二妈打起冷战,一战就是个把月,甚至二个月半年。不管怎样,二妈就是软硬不吃,坚守阵地,从不言败,与二伯抗衡到底,最终以二伯的低头求和败下阵来,举双手投降收场。时间久了,日子长了,二伯习以为常,不同二妈计较了,面对二妈的叨唠干脆躲在外面吃烟去了。二妈见没了对手,觉得没味,渐渐两人之间的叨唠少了,若二妈不让步,二伯就玩起了阳奉阴为,二面三刀的把戏,表面上听二妈的,暗地里却另行一套。

       有次过完年的一天,二伯去厂里上班、我知道后,粘着二伯硬要跟着他去常德,其实我是想跟着二伯去他厂里吃馒头。二伯本身就喜欢我,见我态度坚决,只好同意我跟着他去。那时候去常德要到麻家巷搭班车,班车二个小时一趟,有时要等好长时间。在我们等车时,二伯见我双脚冻得通红,没穿袜子,脚跟冻裂了好长的一条口子,鲜血直流,把鞋子都染红了。二伯心里一疼,便立即在车站的一地摊上给我买了一双半尼绒底的灰色袜子,连忙给我穿上,一再叮嘱我说:“千万不要告诉二妈。”等了好多年我才将此事告诉二妈,二妈不仅没有责备二伯,还出乎意料说二伯做得对,应该这么做。

       二妈今年九十二了,前些年都是自劳自吃,完全能够自理。后来因为跌了一跤,导致骨折,经过就医,基本能半自理,后来年龄大已瘫痪了,吃、喝、拉、穿、洗全靠他小儿媳四妹来料理。夜地伺候着二妈,几年如一日从不叫苦?,从不喊累。二妈头脑清醒,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常常不好意思的说:“四妹,我死后会好好地保佑你的。”这大概是一个婆婆送给媳妇最便宜而又最值钱的一个安慰吧。四妹听了这话,所有的累和苦都烟消云散了。二妈瘦得皮包骨了,本就虚弱的她更瘦小了,可能只有二三十斤了。最后的一点油快熬干了,“无常”的脚步声离二妈越来越近,二妈要谢幕了。二妈见了来看她的人,总是很平静地说:“我要回老家看山去了。”人生的油灯快熄灭了,但二妈很精神,头脑很清醒,岁月的沧桑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数不清的道道沟沟,在这道道沟沟里我看到了二妈的坚定与坚强,看到了二妈的聪慧与豁达,更看到了二妈做为一代女人的四大持家法宝:勤俭、整洁、叨唠、小气。此文完稿仅一天,二妈就升天了。

2024,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8 15: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林老师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谢谢娄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8 18:28: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8 19:40: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这篇写二妈的佳作,从小的细节,把二妈的故事写得生动活泼,精彩绝伦,引人入胜。为作者点赞,为正歌分享美文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8 19:47: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林校长文章,谢谢领导老师们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4:07 , Processed in 0.0326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