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43|回复: 1

“嗲嗲”(爷爷)的现话(4):“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6 11: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11-16 11:40 编辑

“嗲嗲”(爷爷)的现话(4)
“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


父亲老照片.png
父亲的现存最早的照片

    老人的话往往是经验之谈,老人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大多不会错。几十年,我看阳世上很多人家,确实是这样。
    国斌应该记得前几年前俺生产队杨家台子挖缗钱的事。“杨家台子”,解放后才这样称呼,以前是叫“宋家屋场”。“杨家台子”的主人杨鄂畴最早也可能是民国十几年里头从作育垸的观音堂搬起来的。国斌在西李家读书,如果从垸里走,就要经过这里,在作育垸的南上。在这之前住的是宋大元。听说宋大元的父亲或者祖父报考武状元没有考上,但在地方做官,家里很有钱。不记得是宋大元的母亲还是祖母,怕后人受穷,就把钱埋藏在地下。
    这个台子在解放后就住两户人家,一户是杨鄂畴,还一户是张义主。张义主没有子女,接一个女儿,后来招郎,女婿叫王尤高。先是王尤高在床底下发现被老鼠打洞掀出来的一些缗钱,加上老人们一直传说这个台子的地下埋有财宝,他便悄悄挖到了藏钱的缸,装的全是缗钱,有的说是一缸,也有的说是两缸。因为地下宝藏要归国家,王尤高没声张,后来也只承认挖了一缸。不久,生产队挖台子的土填被废的港,又挖出了一缸,生产队做废铜卖给国家,得了四百多元钱。有人说王尤高卖了缗钱后,在街上打牌输掉了一部分,剩下的钱请人扳了一窑砖,不幸又被一场大雨淋坏了。宋太太没有想到自己的钱没有救得了后人的穷!有的说她是因为突发事件没来得及把藏钱的事告诉家人,也有传说她的家人知道一些消息,也曾找过,但没有找到。
    到宋大元手里,家庭开始衰落。宋大元没有儿子,是在六家渡码头上捡的一个私生子做儿子,这个孩子叫宋文章,跟我的年纪差不多。宋大元和齐德盛打亲家。齐德盛全靠宋大元的支援,在南县麻河口开了一家木行。可能是这层关系,宋大元也搬到麻河口。宋文章被视为掌上明珠。但是,他不争气,家里有钱,却不愿意读书,整天游手好闲。有一天,宋伯妈要我陪他去三岔河走亲戚,因为我在三岔河住过,知道路。宋伯妈给儿子四百钱,供我们在路上买零食吃。我们两人还只走到曹家铺,钱就花光了。他看到买藕的,一次就买好几只,我劝他少买点,省点钱回家的路上用。他说:“不要紧,我身上还有钱,够我们花。”说着说着,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三块光洋给我看。我问:“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他说:“我自己从家里拿的。光洋装在一个洋油桶里,满满一桶,妈妈拿钱的时候我看见的。”我很吃惊,怎么能瞒着大人拿钱呢?但我没有说,心里想这种事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做的。

顾前不顾后.png
漫画:顾前不顾后

    宋文章长大成人,到了该成家的年纪。这时,齐德盛却推说女儿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要废除婚约。其实在那种社会,婚姻的事情哪里容得女儿做主,实际上是做大人的改变了主意。整个麻河口无人不晓宋家的孩子好吃懒做,是个没有用的东西,谁愿意把女儿嫁给这种人呢。齐家有钱了,提出给宋家进行退婚补偿,宋家重新定婚和结婚的钱都由齐家负担。宋家没有办法,只得同意。宋文章结婚,齐家出了不少钱。
    宋文章结婚后没有变好,“小时候偷针,长大后偷金”,这话没有说错。宋大元去世时,家里还有两担田,按理养家糊口不成问题,但他懒得自己栽种,佃给姓邓的人家,靠收租过日子。宋、邓两家屋挨屋住着,和我家也是邻居。记得是古历六月间的一个晚上,我白天割谷,吃了晚饭后就搬了一张竹床到大堤上乘凉。邓家嫂子抱着小孩也上堤来,坐在我的竹床上,准备给孩子喂汁儿。突然她放下孩子对我说:“屋里没人,我忘记关门了。”我觉得她细心得有些过分。还没等我答话,她就跑下堤回家了。没过几分钟,邓家嫂子在屋里喊:“不好了,我家来强盗了,我的箱子被偷走了!”邓家报了案,派出所来人勘察时,宋文章也来看热闹,他还帮助分析,说家里离人时间短,强盗不可能从堤上跑,可能是从垸里走的。派出所通过内线找到线索。一天,派出所把邓家嫂子约到交易赃物的现场。她远远地看到宋公子手里提着箱子,怎么也不相信偷自己的东西的人会是他。等交易开始时,民警带她走近一看,不仅箱子是自己的,箱子里的衣物都是自己的。宋文章无法抵赖,只得低头认罪。不久,邓家退佃搬走了。从此宋家在地方上越来越做不起人,两担田很快就变卖光了。最后,宋文章靠卖壮丁过日子。国民党时代,连年战争,征兵叫抽壮丁,一家有两个儿子就要有一个人去当兵。轮到当兵不愿意去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躲起来,或搬到外地去。我有两弟兄,哥哥到中河口栽田就是为了躲壮丁。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出钱请人代替。宋文章就是做的这种买卖。得了人家的钱以后,换了衣服,也随接兵的人开拔了,或在途中,或在部队开小差溜走。这差不多是靠卖命得的钱。后来出事了,逃走时被发现挨了一枪,成了残疾。再后来他讨米,客死他乡。

抓壮丁.png
抓壮丁


    我经常想,为什么老人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并且往往得到应验呢?我看是不是这个道理:富了,有钱了,就贪图享受,不仅自己为子女做不了好的榜样,还宠爱子女,子女只会花钱,不长本事,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相反,穷人没有钱,一日不作,就会一日不食,不奋斗行吗?全靠自己糊口过日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种勤劳、吃苦的性格。俗话说磨子都有翻身的日子,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穷人会变富。我的姆妈常常在国斌的面前说我从小懂事,四五岁时就经常摸家里的米缸,看还剩多少米。哪里是懂事,那是生活逼出来的,缸里没有米就会挨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7 19: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现话文中,道出了其因。有哲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7:05 , Processed in 0.0367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