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河 于 2024-11-25 17:28 编辑
我的母亲 我母亲张绍群,1918年农历五月廿四日出生于安乡县五合剅村一富裕农户,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在家族中排行第三,人称三姐。与我父亲是老表开亲,我父亲抗日战争时候在湖南沅陵县读书病故,在我三岁时,改嫁到李家。 我继父名叫李家容(称伯伯),家中排行老大。他是我祖父商号何聚泰的管家,为人和善,精明能干,能双手打算盘,身材魁梧,是我们家最信任的人。我父亲抗日战争时在沅陵县读书病故后,他经手租船,请人将灵柩抬上船,随船从沅陵出发,沿沅水而下,途中过滩遇险避险若干次运回安乡,吃了不少苦。 母亲改嫁到李家,似乎是我何家嫁女。在李家生育一子二女,儿子李玉盛,小我8岁,长女李荷珍,次女李元珍。我们之间关系亲密,伯伯对我如亲生儿子,我也很亲近这位称呼伯伯的继父。我妹妹李荷珍1951年出生和妹妹李元珍1954年出生时,我十多岁,曾经用零花钱买红糖送母亲,表示子对母的尊爱。 伯伯(继父)李家容离开何聚泰商行后,自营织布作坊。在西城垸外州上,有一栋茅屋,三间正屋,一间偏屋,房屋比较大,两间做住房,两间做织布工房。屋前是大禾场。1947年玉盛弟出生后,大禾场是我俩玩耍和游戏之地,也是织布作坊,做织布整理棉纱的工作场所。织布作坊,有两台人工织布机。从纺纱到织布全套,未雇请工人,完全是一家人从纺织棉线到织成布匹,也自己着色印染。全套工序,全家合力完成。我母亲原来是富家小姐,后来成了织布能手和主要劳作者。 我幼年,母亲和伯伯经常接我到他家住宿生活。母亲常带我去五合剅走亲戚,路程虽然不远,我走不动时,背着几十斤的我行走,也是很辛苦的。事情虽小,显示了母爱之心。我家与母亲住地隔着城关的一条大河,我中小学读书,母亲和伯伯常来看望照顾,有时衣物也拿到他那里洗换,布鞋之类用品大都是母亲制作。我少年读书期间,假期探望他们,总是弄好的飯菜给我吃,每次都是专门宰杀自养的鸡鸭给我享受, 印象最深的是1954年安乡县大洪水,母亲所在的安裕垸溃垸,生活很困难,住在大堤上搭建的简易草帐篷内,我来探望时,专门为我一个人做饭,杀了溃垸幸存的一只小鸡,做熟后,伯伯只安排我一个人吃饭独享。娘虽离我家,心永挂着我,伯伯对我也是特别关照。 1959年伯伯病故,家中3个子女,最大的儿子只12岁,小的女儿才5岁,全靠她一个人支持着全家。那时候是集体所有制,白天出工争工分,晚上和工余时间,纺棉纱,用成旧的木织布机纺织棉布,赚些小钱,填补家中开销。一个妇道人家独自养育三个子女,其艰难辛苦可想而知。 母亲辛勤熬过艰难的日子,我的弟妹成家立业后,又不辞劳苦,帶育玉盛子女成长,我的子女生活起居也曾得到照应。她佬一世辛劳。 1992年农历八月十二日突然发病,估计是脑梗病故,享年74岁。 2022.6.初稿 2024.9.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