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北京,这里边有着太多的理由和依据。而且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其见微知著的远见卓识,对新中国首都的选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为毛泽东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期间与邓中夏等人的合影
毛泽东对北京信心十足:“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于是,毛泽东带着他的班子“进京赶考”了。他说:决不当李自成,要“考个好成绩”。
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召开了“九月会议”,这是从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在这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当时负责一兵团在山西作战的徐向前进行过谈话,谈话中透露出毛泽东和平解放北平与定都北平的心愿。他曾说“北平不要打”,目的是完整保存北平,以做未来人民共和国的国都。
正式决定定都北平是在1949年3月5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毛泽东讲:“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这一天吃过早饭后,毛泽东正要迈步走出门口,周恩来迎了上来,问:“主席,休息好了吗?”
毛主席讲:“休息好了,我只要睡四五个小时,就有精神了。”
周恩来说:“多休息一会儿好,长时间坐车也很累。”
毛泽东讲:“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很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自信地讲:“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考个好成绩”,这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决定定都北平的第一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