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吉祥 于 2017-4-9 22:12 编辑
往事回忆之十一 洪魔面前冲锋在前,利益面前公而忘私 —记城关镇政府监察室主任谭志君同志的优秀事迹 谭志君,城关镇监察室主任,一位54岁的老共产党员,在1995年7月桃源这次防洪抢险斗争中,带领干部群众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公而忘私,的确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7月1日下午3点,城关镇召开了机关干部防洪紧急会议,会上分派了防洪任务,老谭被分派到护城垸红岩段负责组织群众防洪抢险。一接到任务,老谭便飞速赶往阵地,组织群众,并与群众一道装麻袋、筑子堤。尽管当时天空急雨猛下,一麻袋湿泥有几百斤重,老谭冒着大雨自始至终同群众一同战斗,连续七、八个小时,终于在新河桥到宝洞峪闸门的一段河堤上抢筑了一米多高的子堤。 老谭分管的红岩段在老谭的指挥下,群众秩序井然,任务完成迅速,而邻段新河桥段由于无镇干部分管,群众情绪不好,秩序混乱,分配的任务迟迟不能完成,老谭看到这一情况,马上自告奋勇,不顾身体疲劳,立即跑到险象环生的新河桥段大堤上,组织指挥,督促动员,喊哑了嗓子,终于稳定了群众情绪,增强了群众抢险的自觉性,按时完成了抢筑子堤的任务。 7月2号凌晨3至4时,洪水猛涨,团结垸频频告急。此后大堤出现了决口,洪魔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正在危急关头,老谭负责的新河桥头冒水,同时又传来县城进水,而且水势很猛很急的消息,老谭深知自己家地处县城的最低处,家里还有78岁的瘸腿老母和身患重病的妻子,还有一个3岁的小孙子。是回家救人,还是疏散转移群众,组织人马力补漏洞?老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马上疏散转移群众,并组织青壮年劳力抢运泥沙、块石,堵洞救险,经过几小时的奋战终于堵住了漏洞。直到水势得以控制,大堤无恙,老谭才回家,看到整个县城都已进水,自家的房子已进水一人多深,他叫了几声老母,得知两老一小被人所救,立即潜水进房,什么都未抱,单单抱出了电话机,到领导楼上安好电话摇通了镇政府,叫船来接他。因为眨眼功夫,洪水已使得整个县城一片汪洋,要游出去很难了,何况已上年岁的老谭已是一天一夜分秒未停地抢险筑堤,而且粒米未进累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呢? 镇上的小船将老谭直接接往了新河桥,老谭又接受了新的任务——分发救灾物资。看着一大卡车一大卡车的食品、饮料、蔬菜,老谭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这是党和政府对灾民的一片心啊,一定要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真正的灾民手中。神圣的使命感,使得老谭不分昼夜连续工作三十多个小时。在分发物资过程中,有许多人找老谭要这要那,其中不乏老谭的领导、同事、亲友,更有一些人公然哄抢救灾物质,老谭在做耐心的解释工作的同时,坚持原则,严辞拒绝,坚决制止,与不公者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救灾物质在老谭的坚持下硬是合理地分发了下去,可老谭嗓子叫哑了,人已筋疲力尽,饥饿使他的胃一阵阵痉挛。也许有人不信,面对着堆如小山的食品饮料,老谭除喝了一瓶矿泉水外,连一块饼干、一罐八宝粥都未动过。 多么无私的胸襟,多么高尚的情操,这只有象老谭这种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真正的共产党员才能做到。在这次防洪抢险斗争中,谭志君同志的确身先士卒,做到了“洪魔面前冲锋在前,利益面前毫不沾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