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0|回复: 2

四十五年前的记忆一一赶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2 18:5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彭辉

在远离都市的乡镇 ,当地人认为赶集的日子就是生活中最快乐的日子。虽然日子平静如水,少有波澜,而赶集,便是那抹能激起涟漪的石子。赶集不仅是一次物质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的盛宴。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欢愉,也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农村集市日,不需要政府的引导,都是民间自发组织,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份传统的赶集之情,都将永远流传下去。
四十五年前,农村包产到户才刚刚开始。那时,我们三兄妹随母亲下放到离漆河镇3公里的新华大队垱口堉生产队,母亲等待落实政策,不久我们全家就要回城里了。
这年我还在桃源四中读高中。
那段乡村生活,最令我欢乐的日子就是漆河镇的集市日,至今记忆犹新。
漆河镇是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镇,水陆交通方便,10天一期的集市十分热闹。村姑和少妇逢集市这天都会穿上漂亮的花衣刻意地打扮一番,和全家人一起去赶集。
太阳刚刚升起,熙熙攘攘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将漆河镇那条老街挤得水泄不通。
“擦油……擦油……”
这是漆河镇集市上听到最频繁的土话,那些 挑着山货赶集的壮汉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嘴里吆喝着“擦油”,意思就是我挑的是装满油的油担子,行人要让开,免得身上擦上了油。
我们下放安置在母亲的祖籍地,整个生产队只有胡姓和李姓两大家,人口不足60人,是全公社人口最少的生产队。胡、李两家还是老表关系,母亲的老祖宗也是李姓这边的人,用算盘算着是几代前的远房亲戚。队长胡叔仲,那时才二十出头,比我大不了几岁,但辈分比我高,我当着他的面喊他“叔仲叔",背后却降他的辈分,像年长的人一样,喊他“叔仲儿”。
这年腊月二十八,是漆河镇古历年最后的一个集市日,每年的最后集市是采购年货最热闹的日子,周边几十里的大人小孩几乎倾巢出动,全来赶集。
李三儿一大早就到了集市上,其实,他也不是来采购年货,只是东张西望在街上凑热闹。
李三儿五十多岁,是生产队的保管员,那天队里有急事,需要他到队屋里来一趟,于是,队长叔仲儿邀上我赶到漆河镇集市上找李三儿。
过去,入冬后湘西北一带都有一个统一的装饰,年纪稍大的男人时兴头上包裹着一条白毛巾,白毛巾绕几层圈,套在头上卸寒,那形象就像是黄土高原人。
叔仲儿带着我走上漆河桥头,放眼望去,街上人头攒动,都是扎着白头巾的人,一片白茫茫,队长急得不得了,到哪里找李三儿呢?
此时,我灵机一动,对叔仲儿说:
“叔仲叔,李三儿的白头巾一年也难得洗一次,他头上的白头巾最脏,我们不仿搞排除法,就盯着最脏的白头巾找。
果然,我的这个办法灵,不一会儿功夫就找到了李三儿。
这一次集市上队长寻找保管员李三儿的奇闻,被当作笑话传到生产队,笑晕了全队人。
一晃,四十五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了古老而熟悉的漆河小镇,生活工作在繁华的都市,很少再回到给我留下青春记忆的漆河镇。然而,那赶集场上的吆喝声,那热闹与欢乐,那市井的烟火气,那人群中寻找人所发生的一些趣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mmexportea02d9106ee1daa6d752cf3471d9d5c2_1734000037895_edit_1967492685540926.jpg
mmexport7bdb6377f9031a824442c0e72861fdd2_1734000051433_edit_196752147555185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2 21: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3 09: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谢谢,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09:45 , Processed in 0.0330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