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88|回复: 2

潘相著《事友录》卷之一(四)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1 18: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12-21 18:32 编辑

潘相著《事友录》卷之一(四)续
安乡潘相经峰辑
次男承炜仲明校刊


(四)

石鼓文作原.png
石鼓文·作原

  右六鼓(《作原》)1薛居七,郑居二。旧说言治道途也。凡四十一字。每行仅存四字,其上皆缺二三字。盖五代之乱,散落民间穴中以为臼(2),古今所存皆断续不成文。郑氏乃以“猷作原道遄我治除帅皮(另+又)序(抱耳+序)莫为世里”十六字为成辞。盖郑氏所见不过墨本摹刻者,不知每行之上有阙文也。
    (1) 见石鼓文》。因为该鼓在北宋时被盗,皇祐年间向传师搜得时顶部已缺,成了一个碓臼,原来每纵行七字残存下四字,所幸余下的铭文十分清晰,尚可据之推断诗的大致内容。此石叙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夏秋之际,文公至非子(秦之先祖,长于畜牧,为周孝王养马于汧渭之间,得孝王褒奖,封之于秦,为周之附庸)故地,治道植树营邑建栏之事
       (2)乾隆帝弘历有《再题石鼓》诗就说到《作原》鼓散落民间的事情:“石鼓韩歌掘臼科,弗知其意所云何?兹因考古十之质,爰命图真一有窠。慨叹曾充舂杵用,伤形已阅岁年多。言行国学历珍弆,重道崇文功不磨。”
     
    右七鼓(《而师》)(1 薛居一,郑居九。旧有弓矢孔庶,右驂0不0其写矢具来0子来0嗣王始古我来二十字,今剥落仅存十有四字,皆不成文。杨本作:“徒御啴啴然(2),而师旅填然。会同又绎,以左戎章,弓矢孔庶(3)。滔滔是炽,射夫写矢。具夺具  。其徒肝来,或群或友,悉率左右。燕乐天子,来嗣王始。振振复古,我来铀止”。
  (1)此篇追叙秦君迎接周天子使者到来的盛大场景。
  (2)啴啴(tantan 或dandan):喜乐舒坦,众多而欢乐;恐惧,悲戚。
  (3)孔庶:很多。

石鼓文·马荐鼓.png
石鼓文·马荐鼓

  右八鼓(《马荐》)1):薛居六,郑居七,施氏墨本所录,有“皮(另+又=皮)走挤挤(马+齊)马荐哲若雉立其一之心”十四字,余家藏书本止微字存,今剥落矣。杨作“彼走挤挤(马+齊),马麃晳。莘华雉㲋(2),位多庶征。我师氏宪宪,文武何其一之。
    (1)《马荐》篇,描写雨天晴,天空中出现彩虹,草木也因雨水的清洗而更加清新悦目、蓬勃茂盛。据百度:马荐鼓现状:此石文字残损最重,今一字无存。参照北宋墨拓善本可见“天虹”二字,说明当时秦地雨量充沛,天上常见虹霓,气候温润,草木滋蕃。虽仅“济济马荐,栺栺芄芄”二句可读,已表明秦地良好的畜牧环境。《马荐》篇,描写雨天晴,天空中出现彩虹,草木也因雨水的清洗而更加清新悦目、蓬勃茂盛。
    (2)雉㲋(zhìchuò):雉,鸟名,通称野鸡;㲋,一种像兔而较大的青色兽。
  
    右九鼓(《吾水》):薛居二,郑居十。旧说言除道。今皆剥落不成文。可读者惟七句,凡五十二字。杨作:“我水既净,吾水既清,吾道既平。吾既止,嘉樹則里天子永寧日維丙申(2)日杲杲(3。乘马既陳。秀康康,駕彼四黄,左驂驁驁。右驂趚趚,棨戟以奕,毋不执德,旛黎黎飇斿施施,公謂大来。余及如兹,邑曷不余及。
(1)《吾水》篇,与《作原》篇前后贯通、互为照应,秦人通过整治原野,使水清道平、嘉树则里。他们选择田猎吉日,人员车马列于修治好的平坦大道上,整装待发。
(2)丙申:郊祭前卜得之吉日。
(3)杲杲(gǎo gǎo)明亮的样子

吴昌硕临石鼓文.png
吴昌硕林石鼓文《田车》


  右十鼓(《吴人》)1薛居十,郑居六。今仅存二十三字,惟吴人怜亟載西載北二句成文,余皆残缺不可读。墨本旧有“勿奄勿伐0品而出0 0用0 0 0 0大祝献十一字,今皆不存。”杨作吳人怜亟2,朝夕敬惕(3。載西載北,忽伐。若而出奇献用特(4)。归告艺祖,告于太祝(5禘尝享(6),致其方艺。寓逢中囿,庶麀鹿7原隰既坦,疆里疃疃(8)。田不蒐君子何。有谋有始周原止于是。”
  (1《吴人》篇,叙述田猎之后,用所擒获的猎物进行祭祀活动的情况。秦襄公完成护送周平王东迁的任务,受到了天子封赐,归国后必然要进行祈祷祭祀活动。而此次活动所需的祭品,皆得自于前九篇诗文所叙述的渔猎活动。
  (2)吴(yú娱):即“虞”字。负责管理山林和田园的官员。亟:通“极”。
  (3惕:《说文解字》:“惕,敬也。”
  (4)特:公牛。
  (5太祝掌祝辞祈祷的官员。
  (6禘(dì帝):祭祀名,此指殷祭,即天子诸侯宗庙的大祭。
  (7麀(yōu):牝鹿。
  (8疃(tuǎn:禽兽践踏的地方,

乾隆石鼓.png
乾隆石鼓


  编后 潘相(1713——1790)生清乾隆时(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至1796年),弘历重视文化统治,不仅领导编修了《四库丛书》,晚年特别重视“石鼓文”,领导重新刻制,有“乾隆石鼓”之说。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大成殿上东西两侧各有乾隆石鼓五枚,共十枚。为清乾隆年间仿先秦石鼓复刻而成。先秦石鼓于唐代出土于陕西岐山,因形状似鼓而被称为石鼓,鼓上刻有文字,字形书体在两周金文与秦小篆之间,或称为“大篆”,又有谓石鼓文。内容是帝王游猎古诗,称“猎碣“。先秦石鼓是”国中之宝“,乾隆皇帝因”惜其岁久漫漶,所存不及半“,因而重新刻制。因此被称为乾隆石鼓。乾隆石鼓一共两套,一套在北京孔庙,另一套放在承德孔庙,现在避暑山庄可以看到。先秦石鼓早年辗转徙迁,曾放在北京孔庙有六百余年,现存放于故宫博物院石鼓馆。乾隆石鼓形似打击乐鼓,十枚石鼓的大小、形状统一,高约63厘米,鼓面直径约49厘米。鼓上所刻大篆文字,是在先秦石鼓文残存文字的基础上重新加以编排而成。所集石鼓文共310字,一鼓一文,总字数为331字,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顺序,记录的是游猎之事,也称为“猎碣”。其中甲、癸两鼓为乾隆皇帝拟定,中间八个鼓诗文由彭元瑞撰写,乾隆石鼓文由大书法家赵秉冲篆书。潘相暮年退居安乡,无幸亲眼看到,但他的研究工作,肯定反映了当时官吏特别是文化人对石鼓文的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1 22: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5 11: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57 , Processed in 0.0368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