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8|回复: 0

传奇的黑煞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2 21: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奇的黑煞湾

沈文  萧竹韵
很久以前,在樊溪九曲的第二曲支流中,有一个水湾名叫黑煞湾。黑煞湾长年集水,四季奔流不断,内地与外界仅由一木桥相连,是当时唯一的水上通道。沿途一带,古木参天,风景怡人。只因后来连遭砍伐,如今古木已杳无生迹。
相传湾中有一黑煞星,也就是一条黑鳞巨蟒。巨蟒口里曾经含有一颗宝珠,当夜深幽静之时,便会珠光闪亮,光照数里之遥。只因宝珠价值连城,青睐者或妄据为己有之人自然不在少数。
是日,果有一花姓道人与一高僧联手,施术将宝珠掠走。在水湾的下游建起一座观庙,名曰花观庙,并以宝珠作镇庙之宝。居住在周边的杨姓人家,亦依庙而得名,呼称花观庙杨家。花观庙建筑虽不算宏伟,生意倒也十分兴隆,人员往来,香火不断,人们都传扬是这颗宝珠带来的灵气。
消息一经传开,自然引起诸多江湖人士的注意,尤其是一姓张的道人。这张氏道人深通武艺,自恃法术高超,是当时名气显赫的神奇人物。没过几年就将宝珠夺取到手,谨放于本家祠堂中,祠不离人,日夜派人严加看管。据说张氏一族自有了宝珠,已是一年强胜一年,财业兴旺,人迹发达。相传,朝门张家就有人曾在京城翰林院为官,每当朝庭的大门开启之时,在张氏的祠堂里,都能清楚听闻,而且声音悦耳,如临其境。所以朝门张家由此而得名,传为佳话。
为了护宝,以防宝珠被盗,张氏提倡子弟们人人习武,个个强身。张氏一族当时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武村,直到解放后,都有人爱好习武。民国年代,伪政府经常下乡抓壮丁,一听说前面不远就是朝门张家,谁也不敢进村,早吓得屁滚尿流。
直到有一天,一个赶脉的真人,将脉赶至朝门张家地段,便停步不前,自知此段有一龙脉,是上好的风水宝地。那龙眼现在都有地可考。张氏人知道后,更是深信不疑。逐将真人挽留在府中,款款招待,殷勤有加,许以将真人长年供养。真人见此盛情难却,只好把龙脉原委和盘道明。有道是“天机不可泄露”。只因说出实话,真人即刻双目失明,也只好寄身于张府。
日久天长,人心各异,张氏对真人的照顾自然日渐疏远。常以推磨碾米之活,嘱真人代劳,真人虽心存不快,但也无可奈何。忽一日,真人睡觉至夜半,便胡言乱语,好似梦话一般:“拆木桥,修岩桥,子子孙孙穿龙袍。”而且每当夜半酣睡之时,就会听到如此传声。时间一长,张氏人家哪有无闻之理?只是不知是计。直到有一天,祠中长老一商量,就将下游处木桥拆除,修起了一座岩桥。
岩桥竣工前夕,真人向族中长老谏言,要求岩桥竣工时,吃一对喜庆红蛋。此乃民间礼俗,情理使然,自不在话下,也根本无人去理会其它。然而,真人叵测之心,是各位长老们意想不到的。
竣工至吉时,一族老少皆大欢喜,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张氏众推辈高长老向真人敬献红蛋,以示对真人的尊敬。真人见时机已到,双手接过红蛋,口中念念有词:“岩桥修起脉冲天,气死张家翰林院。今日吃得双红蛋,我的眼睛也复原。”说来真怪,那双目失明的真人,眼睛突然间明亮如初。
鞭炮声声,欢庆隆隆。忽然间,一股龙脉之气,如同云雾升腾,飘然过桥。真人乘众无备,忙尾随而遁之。
与此同时,湾中流水恰似血染一般,三天三夜未尽其源。事后,张氏的祠堂里,宝珠也荡然无存,不知去向,一族老幼皆莫名其妙。随之,京城朝门的开启之音,也嘎然而止,在张氏的祠堂里再也听不到了。
民间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末到。这个传奇故事告诉人们: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行善积德是人间大爱,应铭记终身。我们是善卷故里的周士福地,更应发扬光大。
黑煞湾里,那一座孤冷的岩桥,相伴流水,流过了世代的交替,流过了风雨的浸洗,也带给世人难忘的感叹!这个传奇故事所蕴含的玄机与哲理,值得人们品味与研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54 , Processed in 0.0305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