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5|回复: 1

萧骏琪:寻梦浮邱山,心栖仙韵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4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梦浮邱山,心栖仙韵间

萧骏琪


  在湘楚大地的幽谧西南隅,桃江县境如诗的版图上,浮邱山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静卧于距离县城仅12公里之处。它仿若一颗被岁月精心珍藏的明珠,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散发着独属于自己的迷人光芒,承载着千年的期许与守望。
  踏入浮邱山的刹那,仿若踏入了一个被尘世遗忘的仙境。这里的气候,恰似大自然最温柔的轻抚。亚热带湿润气候如同细腻的纱幔,轻轻笼罩着这片灵秀之地。年平均气温16℃,即便在炎炎盛夏,最高气温也不过34.2℃ 。早春之际,残雪尚未完全消融,日光轻柔地洒在雪霁之上,那一抹熠熠生辉的洁白,恰似天使遗落人间的羽翼,纯净而美好。而当盛夏的炽热席卷大地,别处皆被骄阳炙烤得滚烫,浮邱山却似一位遗世独立的仙子,依旧保留着一袭清凉的薄纱,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避暑佳境。
  每至云雨绵绵的季节,便是浮邱山最具诗意的时刻。山间云雾,如袅袅炊烟,自谷底缓缓升腾而起。起初,只是薄薄的一层,仿若轻纱,轻柔地缠绕在峰峦之间,为群山披上了一层梦幻的面纱。渐渐地,云雾愈发浓郁,似波涛汹涌的海浪,在山谷间肆意翻涌。阳光奋力穿透云层,那一道道金色的光芒,如同利剑般,将云雾切割成五彩斑斓的碎片。云蒸霞蔚,岚光异彩,整个浮邱山仿若被打翻的调色盘,美得如梦似幻。站在山巅,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恰似一幅水墨丹青,而自己也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忘却了世间的一切烦恼与纷扰。
  浮邱山的美,美在其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更美在它那源远流长、如诗如画的历史文化长河。这座山的名字,承载着一段段动人心弦的传奇。相传在南北朝时期,一位名为潘子良的道士,心怀对修仙问道的炽热追求,毅然踏上了这片土地。他自号浮邱子,在这清幽的山林间,结庐而居,潜心修炼。寒来暑往,他伴着晨钟暮鼓,在丹炉旁专注炼丹,在山林间静悟天地之道。终于,历经无数个日夜的艰苦修行,他功德圆满,得道成仙,飞升而去。从此,这座山便被后人命名为浮邱山,成为人们心中充满神秘色彩的圣地。
  而在更为久远的远古传说中,道教真武祖师也曾降临于此。他受玉皇大帝之命,驾乘“飞来石屋”,自遥远的北方而来。彼时,洞庭湖孽龙兴风作浪,危害四方。真武祖师施展神通,将那作恶多端的孽龙镇锁于浮邱山的风洞之内,为百姓消除了祸患。正因这些仙人的传说,浮邱山被赋予了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色彩,仿佛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无尽的仙韵,每一丝空气都弥漫着神秘的气息。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小径缓缓前行,仿若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了历史的深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处承载着千年记忆的道教文化遗址。浮邱观,这座古老而庄重的道观,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静静地端坐在山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它始建于南北朝刘宋时期,由道士浮邱子亲手创建,至今已有1600年的漫长岁月。历经无数次风雨的洗礼,战火的侵袭,却始终香火旺盛,传承着那份对信仰的执着与坚守。现存的庙宇于清朝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建筑风格为典型的道观样式,四殿依次排列,气势恢宏。
  一踏入玉皇殿,便能感受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殿内,玉皇大帝的神像端坐在神坛之上,面容慈祥却又不失威严,俯瞰着世间万物。香烟袅袅升腾,萦绕在殿内,信徒们虔诚地跪地磕头,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着平安与幸福。那一张张满含敬意的面庞,仿佛在诉说着对神灵的敬畏与信任。
  步入福寿殿,无量天尊与南岳圣帝的神像映入眼帘。他们的面容和蔼可亲,目光中透着无尽的慈爱,仿佛在庇佑着每一位前来朝拜的信徒。在这里,人们寄托着对福寿安康的美好向往,希望能在神灵的护佑下,度过幸福美满的一生。
  祖师殿内,真武祖师的神像高大威严,栩栩如生。他身披战甲,手持宝剑,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随时准备斩妖除魔,守护世间的和平。望着祖师的神像,人们不禁想起他降伏孽龙的英勇事迹,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正是他的英勇与奉献,为浮邱山带来了安宁,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而四殿的变迁,更是一段佛道文化交融的传奇。这里原为道教三清殿,在1992年改为佛教大雄宝殿,供奉着佛教西方三圣。令人称奇的是,殿内依旧保留着道教的“太极图”“麒麟”“蝙蝠”“二龙戏珠”“日月星辰”等图腾。这些图腾,宛如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佛道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和谐共生的故事。它们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浮邱山独特而多元的文化景观。
  在浮邱观的后方山顶,一座神秘的飞来石屋静静矗立。这座石屋高2.33米,整体呈规整的方形,仿佛是从天上坠落凡间的神物。石屋两侧,雕刻着精美绝伦的“八仙过海”图。八位仙人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手持法器,有的笑容满面,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欢乐的海上之旅。基座上的“丹凤朝阳”雕刻,线条流畅,寓意吉祥。那只凤凰振翅欲飞,朝阳的光芒照耀在它身上,散发出祥瑞的气息。关于这座石屋的来历,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只留下那段脍炙人口的传说,为它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清同治《益阳县志》中曾有记载:“浮邱石屋在九里浮邱山巅,传为浮邱子炼丹之处,有丹灶齿石诸迹”。岁月的风霜在石屋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却也让它愈发显得古朴而厚重。轻轻抚摸着石屋的墙壁,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先辈们对修仙问道的执着追求。
  沿着山路继续前行,来到浮邱山南坡石仑关的石壁前,一幅震撼人心的景象映入眼帘——摩崖石刻。这是中国最大的“道”字,也是湖南省最大的摩崖石刻,被誉为“天下第一道”。石刻字高6.1米、宽5.5米,笔锋刚劲有力,气势磅礴。这一巨大的“道”字,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黄至安题写。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道家文化的深邃内涵,仿佛是对“道”的一种深刻诠释。站在石刻前,仰望这个大大的“道”字,心中涌起一股对道家文化的敬畏之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仿佛都凝聚在了这一个字中。阳光洒在摩崖石刻上,金色的光芒与石刻的墨色相互辉映,更显其庄重与神圣。此时,微风轻轻拂过脸颊,仿佛能听到山间传来的阵阵诵经声,那是历史的回响,是文化的传承。
  除了这些著名的景点,浮邱山还有着丹台、仙翁洞门、齿石、风洞、火云洞、古银杏林、龙眼洞、三仙亭、仙人寨、炼补亭、子良岩、会仙观等众多道教历史文化遗址。每一处遗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和传说,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浮邱山的历史长河中。古银杏林里,古老的银杏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它们扎根于这片土地已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见证了浮邱山的兴衰变迁。每到秋天,金黄的银杏叶如蝴蝶般纷纷飘落,为山林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美得令人陶醉。风洞之中,时常传出阵阵呼啸的风声,仿若洞庭孽龙在挣扎咆哮。那风声时而低沉,时而高亢,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古老的传说。而仙翁洞门,仿佛是通往仙境的入口,充满了神秘的气息。洞口云雾缭绕,让人不禁心生遐想,洞的深处是否真的住着仙人?
  在浮邱山,除了能领略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真武祖师庙会,是浮邱山最为热闹的时刻。这两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和游客们纷纷汇聚于此,山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身着盛装,怀着虔诚的心情,前来朝拜真武祖师。他们手持香烛,排着长队,缓缓走进庙宇,向祖师献上最诚挚的敬意。庙会上,各种传统的民俗表演精彩纷呈。舞龙舞狮的队伍在人群中穿梭,那矫健的身姿,灵动的舞步,赢得了阵阵喝彩。杂技杂耍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人惊叹不已。戏曲演唱的悠扬唱腔,在山间回荡,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的世界。街道两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美食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蕴含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此时的浮邱山,仿佛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浮邱山,这座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道教名山,宛如一首悠扬的诗篇,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又似一曲动人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生命的旋律。它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是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人们心灵的栖息之所。在这里,我们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静下心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领悟道家文化的深邃与智慧。当我们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便能与历史对话,与仙人共鸣,让心灵得到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
  我愿将这颗心,永远留驻在浮邱山的清风明月间,沉醉在它的仙韵道风里。让岁月的车轮缓缓转动,而我,愿化作山间的一缕清风,一片落叶,永远陪伴着这座美丽而神圣的山,见证它的永恒与不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6 1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堪称佳作,欣赏学习,为萧老师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09:42 , Processed in 0.0309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