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5-2-3 19:49 编辑
一群湖南人百年辉煌史之左宗棠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左宗棠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也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的一生,不仅见证了晚清的风云变幻,更以其实际行动,为湖南为中国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梁启超盛赞为“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1812年出生于湖南湘阴。自幼聪慧过人,少负大志,五岁便随父读书,年仅十五岁的他便在长沙府试中取得第二名,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学。此后,他虽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潜心研读经世致用之学,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为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咸丰二年(1852年),当太平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毅然出山,投入保卫长沙的阵营,使太平军围攻长沙三个月不下,撤围北去。此后,他又辅佐骆秉章,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后经曾国藩保举,特旨为四品京堂,率领“楚军”与太平军作战,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人物。 左宗棠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平定内乱上,更在于他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的壮举。他力排众议,坚持收复新疆。光绪元年(1875年),他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制定“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战术原则,历经1876~1878年多次征战,先将阿古柏于1865年侵占的大片领土成功收复。为收复沙俄趁火打劫,出兵强占的伊犁地区,他又提出“先之以议论,决之以战阵”的方针,并拟定了三路出击的计划。最终,迫使沙俄于1881年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地区的大部分土地。从而使约占现在中国版图六分之一的1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回归祖国怀抱,坚定地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在此基础上,左宗棠还先后五次上书清廷,建议在新疆设省,强化中央管理,促进边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为现代中国版图奠定坚实基础。 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及新疆重归版图后,他还着力于减轻赋税、修筑道路、兴修水利;推行屯垦戍边,招募移民开垦荒地,推广蚕丝和棉花种植,振兴农业;恢复商贸,促进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复苏;设立义学,推广儒家文化,促进边疆与内地的文化融合等。为治理西北,促进边疆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除了军事上的成就,左宗棠还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积极推动洋务运动与近代化建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引进西方科技,翻译技术书籍,推动中国近代军事和教育改革。他于1866年兴办福州船政局和福州船政学堂,不仅使其成为远东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和基地,而且还培养了我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和大批造船与海军人才,推动了近代海军发展;他还于1872年、1877年先后创办兰州织造局和兰州制呢局,在西北地区引入西方技术,生产军械和机械,首开中国毛纺织工业生产,促进当地工业化。这些企业在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化和海防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左宗棠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他的功绩不仅在于军事上的胜利和政治上的远见,更在于他那种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地精神。他的事迹和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湖南人和中国人。 左宗棠崇尚廉洁奉公,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谋私利,生活俭朴。他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的一生,可谓是清官的典范。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榜样。他的一生,是对“湖南人精神”的最好诠释。 左宗棠的一生,是湖南百年辉煌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