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河 于 2025-3-2 09:02 编辑
安乡名人何养模(一) 何养模 内容提要:作者通过回忆往事、访问收集整理了一系列有关何养模的真实资料。描述了何养模从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的经历。以及这几段社会变革中他的家世经历的一些复杂的意识、行为变化。 (一)前言 何养模是湖南省安乡县有名的历史人物,近年来有一些亲戚和朋友要我写些关于他的事情。他们说你见过他,也到他家去过,总有些印象吧。是的。何养模的上辈和兄长都已过世,何养模是何氏家族之长,何氏族谱(动乱期失传)是他主持编纂,辈分排列,“天元惟德崇养志美行著登”,他将养以下改为“之以行著登”。他是我的曾祖辈,我的名字就是他取的。我住在黉门堤,距离他家很近。我幼童年常到他家,每次都是六太太热情款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49年桃子成熟后的7月,我在他家玩,六太太好心给我新鲜桃子吃,我肠胃不好,得了一场大病,此病之后,40多年都没有吃过桃子。何养模参加辛亥革命有功绩,民国时期在湘西北的军界和政界,有一定的地位和威望,回到老家安乡后,当地县长上任后都首先拜访他。他中等身材,体形稳健,留着小胡子,有一幅严肃的面孔,我除春节拜年和清明节祭祖外,很少看见他,倒是在街道遇到他坐轿,向他行举手礼的时候多。我看到他家的事和听长辈讲到他家的事,都70多年了,凭我的记忆和收集到的资料叙述一些。 (二) 住宅、家产 何养模的住宅位于安乡县城乌龙船巷与南河街交界的北面,门牌是乌龙船巷1号。住宅在青砖围墙院子内,围墙高2米多,南北方向长约80米,东西方向宽约50米。围墙的西侧是南河街和松滋河,围墙最南端壮观的大门朝向松滋河。围墙院子台基比周边高出约1米5。走进院内,有三排青瓦屋面木板平房,前排房是书库、书房、客房、卧室,二排是餐厅、客厅、主卧室,三排是厨房、工人住房、杂物间,房子都是坐北向南。靠西侧围墙搭建有一排未砌墙的偏屋,用于放轿子和休闲。院内空间大,靠围墙周边有一排灌木树,空地种植蔬菜和花卉,环境优雅。 何养模家产,据1947年12月20日立析产通知中自书遗嘱①: 1、田地共560亩。析产:分配子之瑜、之瑾、之瑾妻(景光)、之琪、之球、之琮、女石生、桂生,孙子以铭、以镇、孙女念难,各40亩田地,属地安裕乡安裕垸共和垸;出阁女庸生、应生、孙女以铸,各20亩水田,属地永裕乡安徴垸属保康东垸;陈独秀遗孀潘氏、何之瑜秘书徐慧云,各30亩,属地永裕乡安徴垸属保康东垸。 2、安乡县城房地产共4处。析产:子之琪和之球县城正南街基地各一段;子之琮县城乌龙船巷基地一段;孙子以铭县城南河街基地一段。 各段基地都盖有房屋。南正街的二处房产大约在原工商银行和盐仓库。乌龙船巷基地就是何养模当时的住宅地,南河街基地是一栋台基很高,有三大间门面的砖瓦房,由何养模的大女何庸生一家5口人居住。4处房产南正街的2处出租,收租费供子孙读书。 另外,石门县也有房地产。何养模孙女以铸和孙子以铭在台湾,上世纪90年代,石门县统战部为落实统战政策,曾派人就何养模在石门的房产处理做过调查。石门县有关部门有档案。 (三)家庭 何养模父亲何崇本是书香之人。祖籍是由安徽庐江郡搬迁至江西安福,再迁移到安乡县。何养模有兄长何养典,兄弟何养训,先后娶妻妾7个,其中有4个先后出走离家或病故,同时有妻妾的是2个,只有3个妻妾育有10个子女,4男4女成人,2男幼年夭折。 原配妻李氏育3男2女:长子之瑜(1897年8月—1960年9月),字资琛,1918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成为陈独秀的法科学生,1921年底参加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秋收起义领导成员、任湖南省委代理书记等职②;次子庚生(夭折);三子之瑾(1908年生),字赞琛,浙江大学就读化学工程系,毕业后任国民政府第三战区河口酒精厂厂长等职,后在广西起义;长女之梅(1909年生),字庸生,省立二中毕业,小学教师;次女应生(1911年生),省立二中毕业,小学教师。 六太太向氏育3男1女:四子之琪(1932年10月18日—2011年5月13日),字贞琛,在长沙雅礼中学读书时,于1950年4月参加人民解放军,在高射炮一师工作;五子之球(1936年6月12日—1995年4月10日),字贡琛,就读长沙雅礼中学,之后在安乡县安裕乡七家村务农,当赤脚医生;幼子之琮(夭折);育幼女桂芝(1942年10月5日—2024年3月20日),字桂生,小学文化,原在七家村务农,嫁许魁科后,在安乡县安障乡岩剅口村务农。 七太太刘氏育三女石珍(1938年11月8日生),字石生,小学文化,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故叫石生,婴儿时期母亲病亡,由外婆管养,童年回安乡,成年嫁孟凡松后,在安乡县深柳镇官陵湖村务农。 这些人员中,除何养模和六太太外,我接触过的有7位。 何养模五子何之球与我交往最多,他只比我大3岁多,我儿童时代常到他家一起玩,我俩又在县城一完小同校读书,他是高年级我是低年级。之球和之琪俩弟兄1950年同在长沙雅礼中学读书。之球1951年跟随母亲到七家村务农,借助有一定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中草药医书,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我住在县城,他常到我家居住一段时间,我们交流多,他父亲辛亥革命打荆州的事迹,以及他兄长之瑜等人的故事都对我谈过,后来我通过资料核对是真实存在。 何养模的长女何庸生也算是我接触多的人,1950年前她住在安乡县城南河街,我儿时到何养模家,要经过她家门口,每次都在她家待一会,她对我很亲热,讲讲话,吃点零食。据民国报刊登载:庸生8岁时,由父亲长官王正雅(民国中將)介绍,双方父母作主,同王正雅族内晚辈王家瑞定婚。“何庸生畢業湖南省立二中高级中學學行高等而家瑞最難造就不務正業”,王家瑞父亲王恩渥(民国少將)恳求解除婚约,经何养模应许,王家登报请罪何家,并说明解除何王二姓婚约原因。她省立二中(为女子学校》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她在长沙读书时,遭遇火灾,救她的人,后来成为丈夫。她丈夫叫汪凤山,湖南和平解放是国民党的校官起义人员,生育二子一女后,在家教育子女料理家务。丈夫去世后,她独自一人在常德市区生活,子女在常德市工作,常来照顾。我到常德她家探望过几次,那时她已是古稀之人,每次都要留着我吃饭,讲讲他娘家的往事,特别挂念在台湾和美国的亲人,讲述他们之间在两岸三通后的通信联系,提到亲人们在国外做科技工作做出的贡献。 何养模的次女何应生,省立二中毕业,1949年前,在父亲何养模的资助下,与丈夫刘正学创办安乡县城有名的私立文心小学,处理学校各项校务,并担任教师。改革开放后,刘正学和何之球一道常来我家交谈,讲些家事。 何养模的四子何之琪和长孙何以铭,1947年同时回安乡老家,我们见过面,六太太曾赠送何以铭一支金镯子,以后他俩没有来过安乡。1949年何以铭去了台湾,在两岸三通后,六太太经济最困难时,托人赠送200元人民币给六太太,以感谢送金镯的回报。1991年何之琪到常德,我和儿子何旭光同他会面,何之琪对我谈了抗日战争时,他同我父亲何以钧在沅陵生活在一起,我父亲在沅陵读书时患病,他给我父亲送水拿药,以及我父医治不愈的情况。后来我和何之琪经常互通电话。我儿子与他也有交流,并到他家拜访过他。 我和何养模的三女何石生和幼女何桂生只在近几年才有交往,相聚时谈及他们娘家的往事。 何养模生育子女的3个太太,各有不同的经历。大太太李氏出生于农户人家,由父母定姻成婚,何养模娶妾后,她离开安乡县老家,长期居住在长沙至作古。七太太刘国芝生育女儿后8个月在石门病故。六太太向桃英在家主事。何养模亡故后,六太太向氏负责后事处置,由之球和向氏娘家人将何养模遗体装入坛子内封闭,埋葬在七家村裤衩港。之后,向氏带着三个未成年子女,15岁的之球、4岁的之琮(后夭折)和9岁的女儿桂生,回娘家七家村务农。我母亲住在西城村距七家村很近,我母亲说,六太太和之球常到她那里,述说一些艰难的生活和旧事。六太太的生活状况,是在儿子何之琪寄回革命军人证明书后,以及何之琪夫妇提供经济供给下,俩个农村子女成人,才得以改善。81岁高龄病故于常德县。 讲一下六太太在何家的往事。她是七家垸(现七家村)佃农向有恩的女儿,没有文化,但年轻美貌,很会待人接物,也很能干,很受何养模宠爱,在家中很好强,家里的事务全由她做主处理,她与何养模为家事常常发生争吵,仍然是按她说的办。家有奶妈,吃人奶之事,我只是在何养模死后听到传说,之前在他家也没看见过奶妈,也没有听到家族中任何人说过,按照六太太的刚強性格,何养模在家做出格的事不可能。至于吃人奶的事,无论在那里,如果奶妈有余奶,挤奶入盛物,谁吃都可以。六太太酷爱干净,特别讲究卫生,对饮水水质要求很严格。因为沿河岸边船多,排放的污物多,他们家有一条木船,专门用来在大河中央取水。我和几个小朋友常在河岸玩耍,有次看到一艘木船停在大河中央,在船上有3个人,不知道做什么事,很稀奇,好奇地看着船靠岸后,他们从船上挑水上岸,才知是从河中取用饮水。又看着挑水的人,将挑在肩上的沉重木质大水桶换肩,慢慢挑进屋。后来听人流传,挑的后面一桶水怕放屁不要,并不存在,哪有挑水不换肩的,即使放了屁也在空气中扩散了。 何养模8个成年子女,现在健在的只有三女何石生,居住在安乡县深柳镇官陵湖,今年87岁,兒孙滿堂,已是曾奶 奶,家庭幸福。长子孟祥新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益陽市公安局工作,已从处职退休。 (四)简历 何养模,号竹霖,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月 日出生在安乡县西城垸。幼年进戏班学艺,成年后,拜安乡县绅士毕文亭为义父,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州试录为秀才后,谋差衙署③。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以官费留学的名额到日本留学,十月成为东京日本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第五班法律部学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二十六日获得毕业证书④,之后回国。清宣统三年(1911年)投入军界,任澧州镇守使王正雅将军部三等参谋,辛亥革命在攻打湖北荆州中他出谋划策,为夺取荆州城有功绩,受令镇守荆州城。民国2年(1913年),受王正雅将军派遣任龙山县知事(县长),后任永顺县知事。民国4年(1915年)回县,任地方财产保管处处长。民国10年(1921年)在唐云阳将军军部,任澧州镇守使署军法官兼澧县法院承审员。后任湖南省暂编第二师旅部参谋。马日事变后,任安乡县清乡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兼挂县财政委员会主席、民田委员会主任、县志编纂委员会委员长、兵役委员、赈济委员等职③。安乡县临近解放时,何养模离开安乡县,准备到香港,得知三子何之瑾在广西后,前往何之瑾处。何之瑾是广西国军起义人员,对父亲讲解共产党的政策,劝说父亲接受共产党的教育改造。之后,何之瑾与安乡县人民政府联系沟通,由安乡县派人接七旬有余的何养模回到了安乡县。1951年9月29日何养模去世,终年74岁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