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极清新 于 2025-3-3 10:54 编辑
“五老”讲“党的创新理论”发言提纲:
响应伟大号召 把准政治方向 ——试析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必须弄懂弄通的重大问题 杨书舫
強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是党的伟大号召。党的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全国党员教育规划明确指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是主课;湖南省委明确要求,要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体系化学理化研究;湖南省委老干部局明确要求,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的报告宣讲活动;2月21日全省关工委主任杨泰波同志主持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迎春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強调"五老"在铸魂育人中要讲好党的创新理论。 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里简称"新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一个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习总书记高度概括为"改革的时代新篇",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准政治方向就是认同"两个确立",坚信"四个意识",拥护"四个自信",作到"两个维护",通俗概括就是"听党话,跟党走",这是"五老"铸魂育人的基本功。把准政治方向,就必须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弄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怎样弄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鲜活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核心要义就是治国理政,主张市场起决定作用,法治为运行方式,协调是成功要诀;时代课题就是什么是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什么是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源泉就是马克思的经典原理,毛主席的著名论断,新时期的重要认识。弄懂弄通最重要的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牢牢抓住科学基因 什么是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基因?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明确指出,任何亊物的矛盾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党章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也和任何亊物的矛盾一样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把这种矛盾的普遍性就称为科学基因,或者叫共同血脉。 习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共同血脉,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 1,唯物史观的坚定立场。"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唯物史观就是理论基石。唯物史观的最大理论贡献就是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真理,这个真理始终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 但是现在有同志开始挑战这一真理,这是非常遗憾的。 2,实践第一的科学观点。"实践论"是毛主席的一篇光辉哲学著作,深刻阐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对立统一关系,明确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指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捡验认识的标准,始终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观点.习总书记说,"时代是思想之毌,实践是理论之源",与毛主席的观点一脉相承。。 但是现在有同志不讲实践第一的观点,认识跟不上时代,这是非常遗憾的。 3,矛盾分析的辨证方法。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认识是可以指导实践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揭示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转移的,这就是矛盾分析的辩证方法。习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充滿着矛盾分析的辩证法。 但是现在有同志不负责任的指责辩证法为诡辨论,这是非常遗憾的。 二,正确把握特殊內涵 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特殊內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象任何客观亊物一样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就是说有共同的科学基因,也有不同的特殊内涵,我们把这种特殊内涵叫精神本质,概括起来最重要的为"三个必须": 1、必须高举“守正创新”的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是改革的首要矛盾关系,主要回答举什么旗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评价毛主席和邓小平,如何科学回答为什么不能绝对否定毛主席,为什么不能绝对否定邓小平的问题。 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高举“守正创新”的伟大旗帜。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著名论断、根本原则,需要我们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守正创新的根本要求,“不改旗易帜,不封闭僵化"。二是,守正创新的内在逻辑,“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三是,守正创新的关键环节,两个不能,即“不能用毛主席否定邓小平,也不能用邓小平否定毛主席"。 2、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公有制与私有制是改革的根本矛盾关系,主要回答走什么路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就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飞跃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正确认识: 一是,“中国特色”的主要优势。 “中国特色”明显表现为两种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创造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奠定了坚实根基;“全面调动积极性”的优势,改革开放中产生的民营经济主体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是,“中国特色”的重要坐标。不是马思经典之路,但遵循了基本原理;不是苏联原创之路,但吸取了经验教训;不是西方市场之路,但借鉴了重要手段;不是民主思潮之路,但采纳了科学观点。 三是,“中国特色”的思想源泉。毛主席说,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性,走中国自己的路;邓小平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人士说,中国社会主义,中国道路。这就是思想源泉。 3、必须完善"市场经济"调控手段。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是改革的关键矛盾关系,主要回答用什么方式调控的问题,明确的回答就是必须完善市场经济调控手段。当前,在这个问题上主流认识是正确的,但有些认识值得高度警惕。 有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是对《共产党宣言》的背叛,是对共产党理论的摧毁,主张实施拨乱反正、阻止资本狂欢、回归公有社会,这是非常错误的。正确的态度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站稳政治立场。马克思说,商品是普遍现象;毛主席说,价值规律是一所大学校;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也可搞市场经济;习总书记说,市场经济改革是“伟大觉醒”、“伟大革命”、“关键一招”“正确道路”,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 二是,要澄清理论观点。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发展私有制违背了《共产党宣言》的原理,其理由是"共产党的理论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消灭私有制",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私有制呢? 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还是要到《共产党宣言》中去找答案。 《共产党宣言》的原话是“一定条件下,共产党的理论归根结底是消灭私有制。”这个"一定条件"是指"生产力在全球普遍高度发展",但我们的同志,却丢掉了“一定条件”这个消灭私有制的重大前提。 同时,《共产党宣言》对消灭私有制,鲜明地表达了三种意思,这就是消灭的前提是生产力高度发达;消灭的对象是私有制中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的目的是防止把占有的财产权变为掠夺他人财富的权利。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丢掉“一定条件”来谈是否可以消灭私有制的问题,不能不说是犯了“实用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 三是,端正认识视角。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这是伟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市场经济的优势显著存在,这是不容否定的;市场经济的失灵也会经常发生,这也是必须承认的。 但我们决不能无限度放大市场经济的失灵,而有意忽视市场经济的优势。不能像给婴儿洗澡,泼脏水时连同婴儿一起泼掉。 这是典型的违背辩证法的形而上学。 三,科学发挥指导作用 伟大的改革已成功跨越了40多年的战斗历程,党的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民营企业座谈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指导谱写改革的时代新篇,这就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伟大指导作用。当前,科学发挥这个伟大指导作用,需要我们正确把握改革时代新篇的特殊内涵,主要是三点: 1、改革的目标更伟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40多年的改革,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瞄准了三个奋斗目标,树立了三个改革的里程碑, 这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始了历史新时期,“吃饭穿衣”是奋斗目标,树立了深化改革的里程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走进了历史新征程,"全面小康"是奋斗目标,树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里程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跨入了新时代,"现代强国"是奋斗目标,树立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里程碑。 现代强国的目标,其抓手就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谓"中国式"是指党的领导的现代化,人口众多的现代化,协调共生的现代化,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所谓"现代化"就是指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质生产力,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这是史诗般的改革壮举,因此改革的目标更伟大,。 2、改革的主题更鲜明。改革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社会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关系要适应、上层建筑要跟进。 改革的时代新篇是改革的继续和创新,其主题更鲜明,这就是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所谓“高水平”就是 市场与政府、公平与活力、效率与效益、放活与管住、秩序与失灵的对立统一。 怎样达到这个“高水平”?其落脚点就是完善市场经济四大支柱,实现"两个真正",即真正的自负盈亏、真正的自主经营;实现"两个完整",即完整的要素市场、完整的保障体系。 3、改革的要求更全面 时代新篇中的改革共有300多项,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反映,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各领域,显然改革的要求更全面。 党的三中全会注重强调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充分体现了更全面的改革要求. "三个更"就是改革时代新篇的特殊内涵,充分说明改革时代新篇是庄重的改革篮图,是宏伟的改革纲领. 事物的发展变化都需要一定条件,“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宝贵经验和品质。 实现改革的时代新篇,这是史诗般的壮举,我们要为此努力夯实成功要件, 这个成功要件高度概括就是四个字“团结奋斗”,关键是坚定信心。 但是我们的信心已经受到了严峻挑战,这些严峻挑战就是严重危机,极大动摇了改革的坚定信心。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危机的另一面就是机遇,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逻辑。我们一定要从 百年变局的客观规律,经济回升的必然趋势,"两个确立"的科学根据中看到机遇,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我们坚信改革的时代新篇,一定会变为现实! 祝大家身体健康! 2025年3月2日于临澧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