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改革创新 促质量提升
——常德卷烟厂郭祥先进事迹
郭祥,男,汉族,中共党员,助理工艺师,36岁,大学本科文化。1999年8月到常德卷烟厂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挡车工、工艺员工作。2010年11月开始担任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卷烟厂一车间卷包甲班班长职务。
一、狠抓质量,树立“质量标杆”
郭祥担任班长之初,首先和各机台操作工逐一进行沟通谈话,在帮助机台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了解员工队伍思想状况和班组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针对班组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设置了“质量管理控制小组”、“设备维修维护小组”、“工艺质量和标准化操作培训考核小组”,三个小组职责分工明晰,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服务于芙蓉王“高品质”。
2013年12月,13号机台生产的蔚蓝星空在几次的物检中圆周数据方面连续不稳定,上下波动频繁。烟支圆周是烟支物检的关键项之一,它反映着烟支的接装好坏,可能导致烟支漏气、掉头等严重质量缺陷。班里维修工调整几次后,物检数据仍然不理想。虽然波动值在允差范围内,但对质量瑕疵“零容忍”的郭班长还是不放心,立即找来技术组的维修工对设备调整到物检数据平稳为止。
在这样领头人的带领下,一车间卷包甲班的全体员工凝神聚力、众志成城,2010年和2013年,分别摘取了常烟“先进班组”荣冠,2014年更是获得了常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二、创新维稳,保障生产有序进行
近年来,随着芙蓉王品牌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张,车间生产任务剧增,为适应生产需要,厂部对一车间的设备做了大规模的调整与改造。如卷包机就从最初的7台增加到现在的20台,KDF2滤棒成型机则从8台减少至6台,封箱机也经历了从有到无再到现今的6台。设备的大幅增加直接导致了机台操作人员的短缺,厂部通过组织三产员工回流、A类员工回流以及从社会招聘大学生下基层工作等方式初步解决了人员短缺的矛盾。但是,各种不同工作经验、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阅历员工的到来,使得车间人员管理的不稳定性增加,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郭祥同班组骨干一起,和新进员工一一谈心,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找到新工作的切入点,重塑他们的企业归属感。
在培养新员工方面,郭祥安排新进员工到机组学习实际操作技术,并与操作工签订一对一“师徒协议”,要求“传”要授人以“渔”,“帮”要助人以“需”,“带”要率人以“行”,充分发挥好师徒“传、帮、带”的作用,保障一线操作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与传承,帮助新员工迅速成长,从根本上解决了“断层”现象。
三、内部改革,续写精细化管理新篇章
“质量至上”不是喊口号,它需要全体员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郭祥来到甲班后,很快将“质量至上”带进了新的工作环境。一是建立6S现场管理制度,将员工现场作业行为规范化,树立清洁文明生产态度和意识,并将之与绩效考核相挂钩。二是细化绩效考核内容,经过数据调研、反复论证,对机台操作工的业务技能数量化,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责任细化责任标准,量化“产、质、耗”指标入手,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三是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对考核结果反馈过程进行辅导,定期与员工进行一对一沟通,由员工主导沟通内容与过程,了解到员工所能做到的程度、需要的指导和支持究竟在哪里。四是加强反馈处理,对员工绩效表现好的地方适时适度的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和精神鼓励,纠正不当的行为并给予适当的纪律约束。
四年来,在郭祥的带领下,甲班紧紧围绕“以生产为中心,为质量为核心”来开展工作,扎实提升班组的芙蓉王产品品质。在2013年厂部组织开展的质量标杆引领活动中,甲班最终以质量考评综合得分第一的好成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质量标杆班组”。2013年,全年卷烟生产无来信来访,无质量事故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