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浓稠如墨,月光顺着阳台的防腐木栏杆蜿蜒流淌,将女儿俯身忙碌的倩影拉长又揉碎。我站在玻璃门内,看着她蹲在花丛间,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在她专注的脸庞上,仿佛此刻她不是在照料花草,而是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那些养花的“教案”,正以一种温柔而坚韧的力量,悄然诉说着生活与热爱的真谛。
阳台,曾是我暂避喧嚣、执笔沉思的小天地,不知从何时起,竟成了女儿的“植物园”。一盆、两盆、三盆……各色花卉如同春天派来的使者,挤满了每个角落,连我的写作区也被温柔“侵占”。月季扬起骄傲的头颅,茉莉藏着含蓄的芬芳,满天星则像洒落人间的星河,每一株都被女儿视若珍宝。为了迎接这些“贵客”,她开着那辆座驾,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不辞辛劳地将花盆、土壤、肥料一一搬运回家,汗水渗满额头,笑容却始终挂在脸上。
起初,我满心担忧,生怕这日益繁茂的花事会让女儿分心,误了“正业”。清晨,她如勤劳的园丁,为花草喷水、剪枝、施肥;正午,烈日高悬,她化身“护花使者”,小心翼翼地将花卉转移到阴凉处;黄昏归来,无论多疲惫,她都会第一时间来到阳台,与花儿“对话”。那场景,仿佛花儿是她的学生,在等待她的教诲与关怀。
直到从友人那里听闻,女儿在全市教学比武中又一次摘得桂冠,我才惊觉自己的狭隘。原来,热爱生活与热爱工作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相互滋养、彼此成就的共生体。女儿将对生活的热忱化作对教学的执着,用养花的耐心与细致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她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鸟儿,在生活与工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用热爱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如今,女儿即将远赴长沙学习,这个夜晚,阳台成了她最后的课堂。她举着手机,为每一株花拍照,指尖在屏幕上飞速敲击,将养花心得化作详细的文字,一字一句,皆是牵挂。“茉莉花:如果阳台太阳大,每天在水盆中浸泡30分钟,阴天则二天一次;月季:手指伸进土里,如土较湿,土表面浇点水,如土干,浸泡30到40分钟……”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是她对花草的深情告白,也是她对生活的郑重托付。
她将这份沉甸甸的“教案”交给孩子她妈,又叮嘱我帮忙监督。那一刻,我恍然顿悟,养花于女儿而言,早已超脱了单纯的爱好范畴 。那是她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她在纷繁世界中坚守本心的见证。每一株花,都是她生活哲学的具象化;每一份养护的细致,都是她对责任与热爱的诠释。
与女儿相比,我似乎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丢失了那份对生活、对工作炽热的爱。她用行动告诉我,真正的热爱,从不会被琐碎消磨,反而会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愈发璀璨。
夜已深,女儿终于完成了她的“教案”,站起身时,轻轻揉了揉发酸的膝盖。月光下,她的身影单薄却坚定,那些被她悉心照料的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她送行。我知道,无论走到哪里,这份对生活的热爱都会如影随形,滋养着她的心灵,也照亮她前行的道路。而这阳台上的“教案”,将永远镌刻着一个女儿对生活的深情,也将成为我重新审视自己、拥抱热爱的起点。
【作者简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离开本土的遗憾》散文集《晒秋》其中散文《寂寞的锄头》获“中华好家风”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军中针线活》荣获“格物悟廉”精短文学作品全国征文大赛散文类优秀奖;《接母亲坐高铁回家》在由团结出版社主办的“特写杯”“我和我的家乡”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优秀奖。《警察沈哥》被选入《作文评点报.中考版》教材。现供职于湖南安乡县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