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695|回复: 32

访盘古庙(散文、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7 20: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新泉 于 2017-5-17 20:37 编辑

二、
       我们搭上慢慢游,闲聊着,不到二十分钟,到约定地方。老彭上车,指示着慢慢游向盘古庙开去,他一边岔路口提示行经方向,一边时而和我们讲几句。
       老彭七十一岁,是最早会员。九十年代在张弩老师的介绍下就加入了武陵诗社。我是2003年的县会员 ,老谢是我2010年推荐加入的,老罗是2012年,我们都比老彭迟。
       张弩、杨万文、罗健、王旭章、符国良、张奇等老一辈诗家辞世,老彭也就自动脱钩。我在脱钩一年后,诗协电话联系上我,没有舍弃。老彭是我几年后街上巧遇碰到,重新把他拉进来的。
       我们几个,我六十八,老罗七十六岁,老谢七十四岁。在陬市圈内,老罗由于对联在全国打响名气最大。在县里,则是和老彭同时出道的农民诗人方怡书、后来的青年罗金龙最出名。
       后来县里在夷望溪召开农民诗人成立会时,老罗参加了,老谢不是农民,当然不能参加。我没有参加,我是知青,并且有描述农村劳动的诗多首,参加不参加,两边都说得过去。
      老彭没有参加,是联系不上还是什么,不晓得。老彭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有资格。水平方面或许稍微次于方怡书,和老罗平起平坐应该没有问题。
       老彭前面负担很重,每年劳动之余,都能自觉地写出一批诗、联,他是真正爱好,和方怡书一样,不是假的。极其难能可贵。
       并且在十几年前张弩发展我进入协会的时候,老彭就有了自费印的六十四开的个人专集。可能没有张扬,很多人不知道。给了我一本,大概缺钱印得不多。陬市给了几个人呢?没有问他。
       我佩服他记忆力好,历史知识丰富。别人不记得的他记得,别人粗略记得的他详细记得,到了滚瓜烂熟的境界,到了细微深处。我们以现实题材入诗,他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入诗,能打双枪。都有独到见解。
       由于思维敏捷,好像有些逞能,在大会小会时,偶尔别人讲话的时候,忽然出其不意打断,不合时宜给与纠错,或者提问,直人说直话。一般情况下,这是不怎么受欢迎的。 有时候为些小问题,也会和人争论两下。老谢是喜欢瞎争死争的一个,二人常常要为丁点看法的不同而抬杠,争个高低。事后老谢对我说,还是承认老彭的记忆好。
       就在老彭一瘸一拐上慢慢游,引我们去盘古庙的时候,我问是怎么一回事,去年还是好好的?
       老彭说“到了再告诉你。”
       盘古庙到了,地方真是好地方,绿树成荫,植被良好,地点是原常德南阳大队,就和桃源接界,也就是和老彭住的集民大队接界。庙为私人集资修建,有些
年头。
       山不高,盘古庙也没有修到山顶,修在几十米的高度上,即使年纪大的人,也容易爬上来。庙不特别大,四封三间的结实的水泥柱的较大平房。大门前右边,一个一米多直径的大圆鼓气势不凡竖立,有经常击鼓的痕迹。再右档庙的水泥挑枋上,挂了一口约三百斤左右的大钟。棕树的撞击杵,杵头已经撞成大于本身的圆扇面的渣渣,可见忠于职守晨钟暮鼓用功之勤。
       对大门里望去,是高大的西方三圣相……
       老彭引我们到左边当头,两块石碑前面,回答我先提出的问题,他说,就是数月前,看这块碑的时候,忽然眼前一黑,摔于地下人事不省,手臂骨折,腿骨折。后来经中医诊,先两天揉一次,现在一个星期揉一次,好了大半。去年家里搞屋,70岁还可以挑两包水泥,一担两百斤,车开不上坡,都是我挑的。今年却背了这么大的时。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做不得只有静修了。
       来盘古庙一分多钟时,就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女的一个托盘给我们端了四杯茶来,他们接了。我说我有,她说她这里的茶好,也就接了红茶。
       大家一边看碑,一边品茶。
       一块是功德碑,一块是千来字的文字碑,老谢视力不济,老彭就顿挫抑扬念起来,是记录盘古庙缘起修筑经过,是唐朝就有的,几毁几修,怪不得要这么长的文字。
       看了,老罗下了几级台阶,我们就都跟着下去,到生活区,屋里坐了几个人,那端茶的女人在紧锣密鼓弄饭 。我们坐了一会,我对老罗说,“我们走啊。茶怎么表示一下?”
       老罗说,“ 给一炮块钱。”
       我拿钱时,老谢已经拿出一炮块,老罗接过钱放在随手放在里面八仙桌上。他们说不消给得,我们说只是意思意思。那女人要我们吃中饭,我们说准备了,就走了。没有看庙后山上,感觉没有特大树,也没有发现有路上山。
       在慢慢游上,老彭说到他那里搞中饭。我以为老罗会要回他那里搞饭,他和老谢都同意了老彭邀请。我们就去他那里。反正顺便,还要看那里的金山寺。

         (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20: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源陬市的"文化现象",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做法值得广泛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20: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7-5-17 20:41
桃源陬市的"文化现象",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做法值得广泛推广!

感谢吉祥老师来访关注抬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21: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点是原常德南阳大队,就和桃源接界,也就是和老彭住的集民大队接界。庙为私人集资修建,有些
年头。      盘古是常德人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21: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老友一邀,说走就走,挺有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22: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源陬市的"文化现象",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做法值得广泛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22: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老友一邀,说走就走,挺有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7 23: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六十八岁,最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05: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听涛老师来访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8 05: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付蝶 发表于 2017-5-17 21:39
几位老友一邀,说走就走,挺有味的

感谢付蝶君来访关注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1:12 , Processed in 0.0336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