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9|回复: 0

薛凤莲:墨香育桃李,丹心铸师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墨香育桃李,丹心铸师魂
——赞朱培赋校长的教育与文学人生

薛凤莲


      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总有那么几颗特别耀眼的星辰,以其独特的光芒照亮着无数求知者前行的道路。朱培赋校长,就是这样一颗璀璨的明星。正如萧诗洁在文中所述,他从华中师大中文系走出,踏入湖南省汉寿县第三中学这片教育的沃土,便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其中,以笔为犁,以墨为种,书写出了一篇篇动人的教育诗篇与文学华章,其事迹令人敬佩,其精神值得传颂。

     
  一、三尺讲台,育人文之花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朱培赋校长深知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和精神世界的塑造。在他的课堂上,那些原本沉睡在古籍中的文字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讲解诗歌时,他仿若拥有穿越时空的魔力,带领学生与李白一同举杯邀明月,感受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与洒脱;和杜甫并肩,同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苍生大爱。他并非简单地讲解诗词的字面意思,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中那独特的韵律美,体会诗词所营造出的悠远意境。通过他的讲解,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古人的情感。

      他撰写的《试论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这篇论文,是其多年教学智慧的结晶。在论文中,他深入探讨了语文教学与美育融合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对语文教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不满足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将语文课堂打造成为学生心灵栖息与成长的乐园。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更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在他的教导下,学生们对语文的热爱日益增长,许多学生从此爱上了阅读和写作,在文学的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方向。

        
二、科研探索,拓教育新境

      朱培赋校长的教育情怀远远超越了三尺讲台的局限。他敏锐地意识到,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事业,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却又深远持久的影响。于是,在2003 - 2006年期间,他毅然扛起科研的大旗,主持开展省级科研课题“农村完中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他带领团队不辞辛劳,深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严谨客观的分析和深入透彻的研究。他们试图探寻环境与教育之间的最佳契合点,希望通过改善校园环境来助力学生的成长。

      无数个日夜的钻研,无数次的讨论与实践,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该课题不仅顺利结题,还荣获常德市科研成果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在他的努力下,汉寿三中的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单调的校园逐渐被绿意环绕,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绿色家园。“营造绿色校园,实行环境育人”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改变。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为了教育的载体,学生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身心得到了更好的滋养。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教育不仅是书本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新时代人才。

        三、引领校园,筑文化之基

      作为校长,朱培赋以高瞻远瞩的目光引领着汉寿三中不断前行。他深刻明白,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而文学社团则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他全力支持校园文学社团的发展,并亲自主持校刊《目平湖》。在他的精心呵护和悉心指导下,《目平湖》犹如一颗破土而出的幼苗,在校园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从最初的稚嫩到逐渐成熟,《目平湖》最终荣获全国“九十九佳”优秀校园文学刊物奖。这份荣誉的背后,凝聚着朱校长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校刊《目平湖》成为了学生们展示文学才华的广阔舞台,一篇篇充满着青春活力与激情的文字从这里飞向远方。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见解。朱校长还积极参与全国“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改背景下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研究”,为校园文学的发展探寻新的道路。他鼓励学生们多读书、多写作,用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在文学的世界里寻找自我、塑造品格。在他的影响下,校园里的文学氛围愈发浓厚,一颗颗文学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许多学生通过参与文学社团活动和在《目平湖》上发表作品,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文学素养,更培养了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文学创作,传精神之火

      朱培赋校长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执着的文学爱好者。作为汉寿县作家协会会员、汉寿县诗词协会副会长、省诗词学会会员,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从未停歇。工作之余,他常常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抒发内心的感悟。他的诗词,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将家乡汉寿的山水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汉寿的独特韵味。同时,他的诗词也记录了教育生活中的感人瞬间,字里行间都传递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他用文学滋养着自己的心灵,也将这份文学情怀传递给身边的人。在他看来,文学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文学能为教育注入深厚的人文精神,让教育更加富有温度和内涵;而教育则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他以身作则,向学生们展示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鼓励学生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们的文学兴趣和审美能力。

      回顾朱培赋校长的教育与文学之路,满是艰辛与汗水,但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他的一篇篇论文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并获奖,他指导的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教育工作者。然而,他从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始终保持着那份对教育和文学的初心。他就像一位默默耕耘的园丁,在教育的田野上辛勤劳作,用知识的雨露浇灌着每一株幼苗,期待着他们茁壮成长;他又如一位执着的诗人,在文学的天地里尽情挥洒,用文字书写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坚信朱培赋校长将继续以笔为剑,以墨为盾,在教育与文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他将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文学创作的满腔热忱,为更多的学生点亮前行的明灯,为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正如萧诗洁所描绘的那般,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悠扬而激昂的赞歌,在教育的长河中久久回荡,激励着无数教育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追逐梦想,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朱培赋校长,是当之无愧的教育楷模,他的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 09:50 , Processed in 0.0377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