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桥筑梦,情暖桑梓
薛凤莲
在惠州,表哥王本友先生是商场上的风云人物,作为桃江居惠州商会副会长,他凭借过人的商业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装饰行业打下了一片广阔天地。他从栗山河走出,一路摸爬滚打,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成为坐拥庞大事业版图的企业家,每一步都充满了拼搏的汗水,他的成功故事激励着无数怀揣梦想的人。
即便事业重心远在惠州,王本友也始终心系家乡。家乡的每一点变化、每一个需求,都能牵系着他的心弦,只要是能为家乡出一份力的事情,他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的拳拳赤子之情。而在他诸多回报家乡的善举中,助力大栗港资江大桥修建一事,成为他与家乡紧密相连的动人篇章。
大栗港镇,资水穿流而过,将这片土地一分为二。长久以来,两岸村民的往来依靠摆渡,交通极为不便。夜晚停渡后,人们归家需绕行20多公里,耗时费力。遇到恶劣天气,江水上涨,摆渡停运,两岸如同隔绝,村民的生活、生产和孩子们的求学都受到极大影响。这些困难,詹显姣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作为惠州桃江商会秘书长、桃江县政协委员,这位从栗山河走出去的女子,早在2017年当选政协委员时,就决心为改变家乡交通困境而努力。她放下手头事务,从惠州赶回,深入调研走访,倾听乡亲们的心声,那份渴望修桥的急切与期盼,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詹显姣四处奔走,积极宣传修桥的重要性。她在商会开会、县里举办活动、走亲访友时,都会提及修桥之事。她还组建了几个微信群,每个群里有四五百人,大家在群里为修桥出谋划策,共同推动这件事的进展。她提交的修建栗山河大桥的提案,得到了桃江县政协的高度重视,被列为民生实事类立案,并呈递给县委、县政府。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她在微信朋友圈发起募捐,还制作短视频、开直播,吸引了超过200万人浏览短视频,几十万人收看直播,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的关注度。
修桥的资金缺口巨大,詹显姣没有退缩,她积极动员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和知名乡友助力。王本友便是其中响应最积极的一位。当他得知家乡要修桥,资金短缺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一座桥对于家乡意味着什么,那是发展的希望,是连接两岸人民幸福生活的纽带。于是,王本友利用自己在商会的影响力,主动站出来组织募捐活动。他向商会成员们详细讲述家乡的现状,言辞恳切,情真意切,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在他的带动下,商会成员纷纷慷慨解囊,为修桥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组织募捐,王本友自己也率先捐出了一笔可观的款项。他说:“家乡养育了我,现在是我回报家乡的时候了,这座桥一定要早日建成!”他的举动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更多人的热情。在詹显姣、王本友以及詹友良三兄弟等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党员干部、外地乡友、企业家、个体户、离退休老同志、资江沿线普通群众等,都加入到捐款行列中,共募集修桥善款1500余万元,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
2024年12月14日,这是一个让大栗港镇人民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桃江大栗港资江大桥开工仪式在大栗港镇牌形上村隆重举行。现场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两岸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期待。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登高宣布大桥开工,那一刻,掌声雷动,欢呼声响彻资水两岸。这座大桥横跨资水大栗港镇两岸,连接大栗港镇牌形上村和大栗港社区,全长1276米,其中桥主体长623米,南北接线653米,宽12米,总投资1.08亿元,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工期30个月,预计2027年6月竣工通车。
在大桥建设期间,王本友依然时刻关注着工程进展。他虽然远在惠州,但经常通过电话、视频与家乡的相关负责人沟通,了解工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出谋划策。他还会定期组织商会成员前往施工现场看望施工人员,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和关怀,鼓励他们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如今,资水之上,大桥的轮廓逐渐清晰。这座凝聚着无数人爱心与期盼的大桥,承载着王本友、詹显姣等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无私奉献。它不仅是一座交通之桥,更是一座连接家乡与游子、过去与未来的希望之桥。相信在大桥建成通车后,将彻底改变大栗港镇两岸村民的出行状况,完善当地交通网络,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让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