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同志“的真名是李顺,南下干部。他南下的第一站就是在安乡,安乡也是他贡献了一生中最具活力年龄段的地方。他来安乡工作时是19岁,离开安乡时已是45岁了。 他1930年10月出生在河北省故城县大辛庄,1947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当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8月随军南下来到湖南安乡。成为安乡解放后最早的政治、经济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1950年10月任第五区(驻地在今出口洲)武装委员,1952年10月任区委副书记,后任书记。1954年6月当选为县委委员,1957年7月调任县公安局局长,1958年10月任安保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1959年3月当选为县委常委。1960年7月起历任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县委农村办公室主任、副县长、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1970年增补为省革委会委员、1973年5月任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1974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75年3月调任常德地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7月调任邵阳地委副书记、1977年11月任娄底地委副书记、1985年8月任省政法委副书记、1988年5月任省交通厅厅长。1993年1月当选湖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委员。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曾出访美、德、法、日、马里等国。李顺同志对革命事业忠贞不二、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事谦卑随和、对群众平易近人。他的同事平时都亲切地称呼他“顺同志”或是“顺书记”。 李顺来安乡是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离开安乡时已是中年人。他在安乡参加了清匪反霸、三反、五反,农村的合作化、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运动。三年困难时期和安乡人民一道过苦日子。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三次出任安乡县抗洪抗旱指挥部指挥长,两次出任安乡县抗洪抗旱指挥部政治委员,出色地领导了全县的抗洪抗旱斗争。他还在领导全县电网改造,电排歼灭战,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安乡开始兴起建设农村园田化时,他是县委副书记,为了树立典型,他背起行李就来到当年搞过土改的安丰公社“跌倒湾”,他放下行李就下田劳动。晚上和干部群众在一起规划建设蓝图。据说就是李顺同志提议,将原来这个名叫“跌倒湾”的地名改成了“铁路湾”。意指这里的发展要像跑火车一样快。后来这里成了安乡实现园田化的典范。铁路湾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把过去“五墹、六沟、七眼、一片沙”的4000多块零乱的土地,改造成了25大块、100中块、400小块的“棋盘式的”农田。达到了方向一致,大小相等,整齐划一,高产稳产的标准。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这里的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其改天换地的成果在广交会上亮相,省革命委员会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大队书记李孝来参加了国庆观礼,大队民兵营长雷小汉当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铁路湾的成绩为安乡被评为全省、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奠定了基础。李顺的事迹被编成了快板书上了湖南日报。那词儿说:他战争年代是英雄,身负重伤还往前冲!,如今还是那么一股劲,三大革命打头阵!有次蹲点下大队,背包一放就下水准是走路太疲劳,下去洗了个冷水澡。李顺离开安乡后,继续和安乡的同事和乡亲们保持着联系,他经常问及安乡的发展,有困难找到他时,他都会尽力解决。如安乡大桥从立项到竣工,都倾注了他的心血。许多人都记得在文革期间,他被剃了“阴阳头”,挂黑牌子游街,受尽了污辱,他坦然对待,批斗完了照样干他分管工作内的事。运动结束后,他继续在县里的高层领导岗位上,没有听说他报复了任何一个人。也没听说给谁穿了小鞋。最近我看到曾任常德市政协副主席的张新民一篇回忆李顺同志的文章,文曰:前不久,在湖南省交通厅厅长位置上离休的老领导李顺同志来常德,我同他当年的秘书、现已退休多年的原中级法院院长龚德培同志接待陪同。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在大队当耕读教师、公社办公室担任小秘书。知道县委书记叫李顺,是祖籍河北的南下干部。还听说县委机关的干部都亲切的称呼他为顺同志。顺同志于1975年起担任常德地委副书记、娄底地委书记,八年后他担任省政法委副书记。1988年,他担任湖南省交通厅长。在这期间,他走遍三湘四水,为湖南的交通事业发展不懈努力,我家乡县城的大桥就是在他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上午十一点,我早早地来到芷园宾馆大门口。不多时,老书记的小车开来了,是他女婿开的自家小车。我们把老领导迎下车,送进宾馆房间。我见现已83岁的老领导和他的同龄老伴,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心中十分高兴。老领导在我们的陪同下,看常德市容,看生态环境,看柳叶湖,兴致很浓,不时赞赏。吃饭的时候,他满含深情地说,我还记得安乡县有2497个生产队,那时候,骑辆自行车,个个生产队都到过。接着,他说出了一连串大队支书的姓名,说出了一连串生产大队的地名,说出了一连串县委机关干部的姓名。还讲起了同机关门卫、炊事员的故事。老书记虽然离开我的老家安乡县37年了,但他对那里的田、那里的水、那里的人,还记得那样清楚,那样细致,令人敬佩,更令人感动。说明了什么?说明老领导工作深入,说明老领导作风务实实,说明老领导联系群众。我问老前辈,您精神这样好,身体这样好,有什么养生诀窍? 老书记爽朗一笑:“哈哈!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心里安宁,睡觉安稳,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他补充道:“不做亏心事,就是不谋私、不偷懒、不使滑、不做假、不整人,为官为民都应这样。”他的老伴和女儿也插话补充他这“几不”的事例,给我们深刻教益。2013年6月22日,我在长沙的一个座谈会上见到了他。时年83岁,还是一口北方口音,虽已髦耋之年,但仍然精神抖擞。这个座谈会是为纪念安乡的一位老县长罗贻斌逝世30周年而举办的,罗贻斌是他的同志加兄弟,他们在工作上十分默契,他俩人和其他同志一道、出色地完成了许多工作任务,在说到这些往事时,他一点都不提到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