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风 于 2017-6-18 05:55 编辑
隆重纪念尹氏大家先公百年诞辰
尹德新
中华尹氏湖南临澧官亭支系尹大家先公是我们兄弟姊妹敬爱的父亲。父亲生于公元1914年(即民国三年)古历六月二十三日。这一年,恰逢湖南省旧“安福县”改置为“临澧县”,因此可以说,父亲与新“临澧”同诞。
父亲出身贫寒,自幼家境如洗,又时遇水旱天灾、抓丁人祸交迫,故常有无米为炊之虞。子女颇多的父母双亲什么苦都吃过,最不济时,需靠族中稍宽裕者接济,才能暂度难关。父亲年满35岁那年,也就是本地习俗中男子“做三十六”之年,新中国成立,穷苦人翻身。获得新生的父亲随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当地农民协会主席,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土改根子”。有老辈人记忆,解放之初,父亲还曾担任过本乡团山完小“名誉校长”,故对青少年读书兴国具有深切感受。父亲长期担任当地基层党政干部,曾任公社工交管委会书记等职,其最高任命据闻为本县烽火乡党委副书记,但因父亲当年公伤成疾,身体难支,终未到任。此后一直就近为公社、大队、生产队尽力奔走。
父亲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农民干部。他虽不识字,开会记录要用只有自己才明白的符号代替文字,但其社会见识却丝毫不逊于读书人,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政治悟性和文化能力;大会小会,他能准确把握方针政策,切合实际,口若悬河。在经济发展中,父亲极富远见卓识,尤其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卓有建树,因此成为本县一面旗帜,当时的县委内刊曾发表父亲的署名文章加以推广。
父亲是个大公无私的共产党员。他始终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多年执掌公事,但从不以权谋私、贪图不义,也从不借权力眷顾家人;他虽也经历“文革”造反冲击,但始终也没有被证实任何经济与政治问题。父亲也是个勇敢无畏的共产党员。土改时期,威胁不断,他毫不畏惧;还曾挎枪追霸,凭智凭勇完成使命;治理洞庭湖,他一马当先、吃苦在前,曾荣获英模奖章,后负伤成疾,承受了个人政治命运的牺牲,最后不得不选择因病退职。退居家庭后,父亲依旧忠心耿耿,为家乡建设承担责任,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1979年古历二月十六日,父亲不幸病逝,年仅65岁。时任公社党委书记彭湘泉等曾亲往吊唁。
父亲还是个富于远见卓识的家族严师。虽然他早早的走了,但他建立起来的良好家风,一直在他身后这个达80余口之众的至亲圈里延续。“读书兴邦,正直为人”是家族成员的共同信念。其后裔中,有多名正直的中共党员,有多名文教卫工作者,也有更多的工农普通劳动者。其中具大学学历者近20人,硕博学位4人,博士后1人。他们之中有大学教授、学者、专家、工程师、武警军官和作家等。从政者俱勤政廉洁、正派公道。这一切,都与父亲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目前,其后裔已广泛分布到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桂林、湘西金矿、宁乡、常德、株洲,甚至美国等地。
百年诞辰,人生几遇?当父亲百年诞辰到来的时候,我们所有亲人无不深切缅怀老人家光辉的一生。“百年临澧”的繁荣,似也为“百年家父”陈设了厚重的纪念礼!让我们借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和一部《尹氏春秋》,在心中牢牢树立起一座永远不朽的先公风范纪念碑吧!
(2014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