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175|回复: 19

宋教仁三次辞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7 20: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钟发喜 于 2017-7-17 20:38 编辑

宋教仁.jpg

宋教仁三次辞官
钟发喜
    辛亥革命领袖人物中,宋教仁最具政治家操守和人格精神魅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坚守政治立场不为权位动摇。三次辞官,彰显出政治大家风范。

拒受四品京堂

    1908年,宋教仁针对日本蓄意挑起“间岛”(实指我国延吉四县,日人称为“间岛”,以韩民越界垦殖为由,谓此地当属韩,并以保护韩民为借口,派陆军大佐斋腾季次郎率部属占领该地区,设间岛派出所,实欲据而有之。)领土争端,而“政府诸人昏聩无知,将坐使日本人攫取我十数万方里之地”的问题,费数月之功,编著“间岛问题”一书,援引中、韩、日、俄四国93种文献资料,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和国际法知识,从历史沿革、自然地理、境界条约等各个角度无可辩驳地论证了所谓“间岛”,历来都是中国的领土。托人将书稿交给清政府驻日公使。清政府得到宋教仁提供的书证,在交涉中驳倒了日本人制造的各种伪证,取得了其入关统治中国两百多年数十次领土争端谈判中唯一全胜,保住了延吉四县十多万方里国土。间岛问题解决,“袁世凯、那桐等谓宋有大才”,联名奏请慈禧太后赦免了宋教仁的反清“大罪”,赏四品京堂襄理外交。袁世凯电令驻日公使李家驹致意宋教仁,请其回国任职,被宋教仁谢绝。“新任驻日公使胡维德到任,奉袁、那等命,力求宋赴京重用,敦促再三。宋大愤,移书李、胡二使,辞甚决绝”。(1908年10月12日新加坡《中兴日报》发表宋教仁《致李、胡二星使书》的说明)。面对高官厚禄,当时年仅26岁的宋教仁不为所动,致信李家驹和胡维德两位驻日公使:“某愚不幸,素持与政府立于不两立之主义。……人各有志,不必相强,笑我詈我,岂所计及!惟此心能见白于此,则惟行吾志可矣!”为了推翻封建王朝,实现民族复兴,宋教仁不听劝进,不计毁誉,不做朝庭命官,坚守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即反清与爱国)不动摇。

坚辞农林总长

    1912年4月,宋教仁出任北京政府农林总长,“位列阁员之群,参赞大政方针”,“主持所信之政见,以图展布有日”。4月27日就职,5月13日在参议院宣布施纲领:“拟以十年为期,定国家施政之大方针”,制定了《农林部官制》和开垦土地、开发林业、振兴修水利以及设立农业银行、开办农业学校、创办农事试验场等各项振兴农业的规划。6月12日宋教仁在国务会上“提议决定临时政府大政方针,痛陈国家危机与政府不可不大决断以速图救济之故”,与会阁员大为感动,议请宋教仁草拟一大政方针议决施行。受此重托,宋教仁彻夜未眠,草似大政方针与实施计划13条,“于当时国政治标方案实己把握重点,裁减军队,增加税收,节流开原同时并进”。宋教仁以为自此政府会大有转机。不幸的是“大政方针”尚未讨论,国务总理被逼辞职。6月15日袁世凯要改任直隶都督王芝祥为南方军队宣慰使,总理唐绍仪不同意,袁竟背弃《约法》将未经唐副署的委任状交给了王,唐愤然辞职。总统独裁,内阁不稳,宋教仁深感此时的政府不足有为,遂起辞职之意。
    唐绍仪辞职,同盟会代表晋谒袁世凯,申述新内阁组成应秉政党内阁或超然内阁的意见,袁世凯回答:“只问才不才,不问 党不党”(即仍采混合内阁,便于其操纵)。6月28日,宋教仁在同盟会讨论组阁问题时申言:“此次国务院改组,本人向来主张纯粹政党内阁;改他党组阁,本会各员退出,本人早己发表,刻即他人不欲退出;本人一人亦决辞职;即本会同志必不赞成,则余即出党亦可,决不使自己主张之宗旨致相矛盾也。”宋教仁的政治主张与袁世凯针锋相对,没有调和余地,遂决意辞职,尽管总统、阁员再三挽留,党内同志多有劝勉,1912年7月8日,宋教仁向袁世凯递交辞呈,决然辞去农林总长。他在《复孙武书》(答友人劝其不要辞职)中说:“政治家之生活,以政见为要素者也,即有一政见,以为非此不足以达国利民福之所祈向,则未有不希其政见之实行者,此天下之通义也。……夫合则留,不合则去,原为政治家之常轨”。只重政见,不恋权位,宋教仁任农林总长不足三月,便毅然告退。

不当内阁总理

    1912后8月,组阁不足1月的陆徵祥倒台,建立不到半年的北京政府再次瘫痪。9月20日,受 袁世凯的委托,教育总长范源濂、工商总长刘揆一两位阁员拜访时任国民党代理事长的宋教仁,力劝宋出任总理。宋教仁以与总统政见不一为由坚持不就。袁世凯认定“宋教仁天资才调逸越侪辈”,非宋教仁出来组阁,治国难以奏效。于是又请此时先后到京的孙中山和黄兴出面劝说,宋教仁依然不为所动。
    1912年10月6日宋教仁《答〈民立报〉特派员问》道出了不当国务总理的原由与立场。民立报特派员问:“陆总理辞职后,闻袁大总统甚属意于君,信乎?”宋答:“上月范源濂、刘揆一二君访余,勉以国事为重,力劝余担任总理。余以组织内阁必与各国务员负连带责任,若仅更换总理,不能与各国务员一致进行,必不能成一强固之政府,且与国民党之政党内阁之党议大相剌谬,故坚持不允。”又问:“外间言中山到京后,袁大总统与中山商议继任总理,中山即以君对,黄克强(即黄兴)来电亦力劝君就总理席,有是事否?”宋教仁回答:“诚有是事,余当时坚辞决绝”。
    1913年初,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3月中,依据《约法》规定,袁世凯电请宋教仁:“即日进京,商决要政”。3月20日宋教仁准备北上在上海火车站遭奸人暗杀。为国捐躯不足31岁,英年早逝,令人痛惜。而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坚持政治原则,三辞高官厚禄,则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政德楷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20: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教仁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坚持政治原则,三辞高官厚禄,则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政德楷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20: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亥革命领袖人物中,宋教仁最具政治家操守和人格精神魅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坚守政治立场不为权位动摇。三次辞官,彰显出政治大家风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7 20: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问好校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20: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7-7-17 20:41
拜读佳作,问好校长!

谢谢龚老光临,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7 20: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教仁,字遁初(敦初、遯初、钝初),号渔父,湖南省桃源县上坊村(今漳江镇教仁村)人,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著名的爱国政治家。


   宋教仁少时文武兼修,21岁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参与创建华兴会、同盟会组织反清革命。著书《间岛问题》捍卫国家领土。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策动武昌起义,制定《鄂州约法》。首倡内阁制,被誉为“抱有建国方略第一人”。民初任南京政府法制局局长、北京政府农林总长。创建国民党力主政党政治抵制袁世凯独裁。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沪宁火车站遇刺,年仅31岁,成为“宪法流血第一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7 20: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次辞官,彰显出政治大家风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7 21: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骨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7 21: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骨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17 21: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2:38 , Processed in 0.0398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