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17-7-18 20:22 编辑
津市市委老干部局 李颖 中央纪委7月11日下午6点发布消息,十二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三运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这是在中央第三巡视组对甘肃省委开展巡视“回头看”之后落马的又一只大老虎。 巡视,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 是中央和地方反腐的“千里眼”、“顺风耳”,能将老虎苍蝇最大程度地清理出来。而开展巡视工作“回头看”,是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表现出反腐力度持续增强、工作强度不断加大,这意味着将党的法规法纪落实到我们干部的日常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央巡视组数轮常规巡察查处了一些问题,但仍有一些违法违纪的问题个人成为漏网之鱼。这些干部怀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已安全着陆,并对之前的所作所为逃过制裁而暗自庆幸。 然而,古语有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今年2月,中央纪委部署在山东、辽宁、安徽、湖南四省反腐杀“回马枪”,一大批在首轮巡视中侥幸过关的问题官员被挑落下马,揪出了像山东省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宏章,安徽省副省长陈树隆这样的地方大员。 杂草要经常除,作风也要经常紧。巡视“回头看”,将“漏网之鱼”一网打尽,对干部的“侥幸心理”起到巨大震慑作用,是巡察工作的巨大创新。只有经常性地“回头看”,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才能巩固和拓展巡视成果,使改进作风向着深入化、制度化方向不断推进。 搞好巡视工作“回头看”,要做到常态化。部分问题干部不仅不作为,私下还认为“反腐之风,吹吹而已”,没有深刻意识到中央反腐“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与勇气。在当前越来越严峻的反腐败斗争中,“回头看”应作为一种常态检验模式,督促被巡视单位时刻绷紧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这根弦,才能不打折扣地落实整改、防止腐败。 搞好巡视工作“回头看”,要做到规范化。当前阶段,“回头看”主要是看问题、找差距。看一看工作中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找一找深层次的原因,及时补上短板。对照着要求看、对照着标准看、对照着目标看,不讳疾忌医,不遮掩过去,看得实,才能走得远。多举措、多形式规范程序,才能让被巡察单位警钟长鸣,不敢触碰红线,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如今,“回头看”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中立下了不小功劳,使巡视利剑愈显锋芒。稳步向前走,我们应建立“回头看”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更好肩负起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