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7-7-24 11:12 编辑
我的故乡铜鼓峪
磨市镇的铜鼓峪村,位于石门县西北地区的杨峰山北,张家山南,两山相夹,形成一条山峪。峪中一条小溪,从东到西贯穿全峪,在王家渡汇入渫水。这里的村民大都在山下面溪而居,一面靠辛劳和智慧养育后代,传承土家风情,一面享受着这里青山绿水、晴天白雪的天然美景。 我是1950年在这里出生,没有满周岁,就跟随在外教书的父母离开了这里的。后来,我老家的房子被人侵占、拆毁、就地新建房屋,尤其是大跃进时,有人竟未给我们通气,便以改修梯田为由毁了我祖母的坟山。而我祖父、父母却一心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而对于这些全都没以为然,没有追究,以至我们在那里已经完全失去了根基。 对于故乡铜鼓峪,我的记忆比较模糊。那时不通公路,即便在我完小毕业的那年腊月随父母去过一次那里探亲,但除了两件事情记忆深刻之外,其他几乎没多印象。一件事情是,在磨市车站下车后步行了近20里山路,才到了这里;第二件事情是,当时我们全族没出过中学生,亲戚们表态,若我那年考上国初中,全族便出资相助,但后来无一人兑现。 尽管如此,几十年过去,不知怎的,总是有时想去那里看看。后来通了公路,经过那里时,总要停下车,向那个名叫学堂峪的山湾以及曾听爸爸说过的祖母安卧的那座山望望。这,恐怕就是大家说的人性使然,乡情使然吧! 我在故乡虽然没了根基,但我时常请关注那片贫瘠的土地。通过各种渠道获悉,自从1949年解放后,铜鼓峪67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热情关怀下,历届支村两委带领全村村民,经过建政、镇反、土改、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一路走来,在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建设、发展生产,以及文化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铜鼓峪村由此发生了巨变,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升。作为土生的铜鼓峪人,我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我想,铜鼓峪村的变化,应该属于全村几代人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在67年发展过程中,大家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挫折的教训。作为铜鼓峪出生的我,宣传铜鼓峪村的发展历史,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激发大家更加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热情,并使全村村民早日实现小康生活的梦想。我也有一份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