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24-3-26 21:51 编辑
对澧州地震的思考(原创一) 于乾松 地震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沉重的话题。提起地震,人们就会联想到恐怖、灾难、惨烈等等。然而,这又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与回避的大问题。看了李明连先生的《常德1631年地震的宏观震中及监防中的有关问题》一文,觉得李先生为我们在“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人们享受着快乐、安详的生活”情况下,提了一个醒,即“人们很容易忽略地震灾害可能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希望家乡的人们能居安思危。这充分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关切与热爱,在此,我们要向他致以衷心地谢意!其实,他的提醒,并不是危言耸听,现在是值得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的时候了。
1、 地震周期说是警醒人们的信号。 对于地震的周期性,李先生在文中提及过。另外,据360百科介绍:地震似乎是有一定的周期性的,即“是指一定区域内一定时期的地震活动特性,包括地震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地震频度、地震强度及震源特征等。一定地区内的地震活动有相对平静和显著活动相互交替转换的现象,这种平静期与活跃期交替出现的现象,称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即在某时期内地震少且强度低,而在另一时期内地震多且强度高。前者是地震活动平静期,该时期内以能量积累为主;后者为地震活动的活跃期,该时期以能量释放为主。”“地震活动在时间轴上分布的一般特点是起伏性和准周期性。一定区域内地震活动的活跃期和相对平静期常交替出现。地震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周期性,但有准周期性或称重复性。例如中国1679年的三河、平谷地震和1976年的河北唐山地震同属燕山震带,时间相隔297年,而对实际资料的统计表明,华北全区地震活动存在300年左右的准周期性涨落。因此可以说,中国华北地区的大地震重复期约为300年。在小的时间尺度上同样存在地震活动的起伏性。在某些大地震发生之前,中小地震的活动频繁,继而突然平静,因此所谓的密集、平静现象被认为是大地震的一种前兆。” 我们澧州曾经发生过的灾难性地震是在1631年,至今将近400年了,那次强烈地震之后,小于3级的弱震或微震,小于4.5级的有感地震似乎没有间断过。据李明连先生的考证:“根据湖南省地震局的震情目录,澧县断裂西段的石门县,2007年,发生ML.3级以下地震4次;2009~2011年,发生ML.3级以下地震15次。澧县从2010~2012年5月,发生地震4次,其中,地震级别最高为ML.3.1级。此外,1979年2月18日,澧南还发生过ML.3.8级地震。从这些不完整的记录来看,澧县断裂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应具备发震断裂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防范心理和必要的物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