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赤符教授,生于1945年4月,湖南常德人,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1981年评为讲师,1987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评为教授,多次被选举担任中国写作学会理事与常务理事、湖南写作学会副会长、全国高师写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教学委员会主任等学术职务。
刘赤符教授有4项成果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989年教学成果“中文专业作文科学化系列训练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国家级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奖;2001年教学成果“写作教学流派的创建”由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教学成果“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年担任主持人的教学成果“新时期高师中文专业与中学语文对接研究”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他曾多次获政府颁发的省、国家级奖励: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2年评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4年获曾宪梓教师奖二等奖(排名第三,是该次评奖湖南省获奖等级最高、排名最前者);1995年被评为湖南省劳模;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刘赤符教授已出版专著7种:《写作怎样成才》(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散文写作入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文学评论写作工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出版)、《实用论文写作》(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文秘写作新稿》( 海南出版社2001年出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远方出版社2002年出版);《高师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研究》,远方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25.8万字,(与吴传飞、肖小勇合著,写作全书五分之三)。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吉林等地多种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代表作品如《创建写作教学流派》《中文专业作文科学化系列训练法》《中文专业创造型写作教育工艺》(以上三文均载武汉《写作》)、《论创造型应用写作教学模式》《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写作教学的转型》(以上两文均载吉林《应用写作》)、《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个性特征》《中学语文课文深层次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规律》《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转轨”》(以上三文均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基本特征》(载山西《语文教学通讯》、长沙《湖南教育》)《谈写作成才的基本过程》(载南京《人才》)、《工作研究型调查报告的写作》(载上海《秘书》)。
刘赤符教授的座右铭是:认真地做人,认真地做事,认真地过每一分钟。他的教学心得是:教师对学生的作用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会创造性地思索,并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的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