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501|回复: 42

若影若现焉支山(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9 09: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焉支山.jpg    焉支山1.jpg


  焉支山的倩影是是历史的若影若现,焉支山的倩影是穿透迷雾的淡淡晨曦!
  焉支山的美丽宛如溯四岁月源头的彩虹,焉支山的美丽是大漠的彩幕!
  数千年来,两条大河孕育的农耕文明和富庶,对那些荒僻酷寒地带的游牧民族,无疑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匈奴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等,尤不如此,而匈奴更是最早南下侵夺中原财富并试图长期占领中原的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由他们开辟并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原外患,大都从中国北厅袭来。河西走廊及南侧的祁连山、焉支山即是匈奴人攻打中原的侧翼前哨,又是他们退守休养的根据地和大后方。历史就这样演变着。
   焉支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不能忽略也无法回避的景致。那是游牧民族向往的地方。
   焉支山位于甘肃张掖丹县东南50多公里处,东西绵延lO0多公里,南北横跨20多公里,山坡上松柏常青,水丰草美。山中冬温夏凉,气候湿润,特别适合于畜牧。西汉初年,匈奴游荡至此便扎下根来长期驻牧图谋发展,并时时觊觎劫掠中原富庶之地。
    焉支山中盛产的大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杆茎可以人药,味苦性寒,服用后有泻火解毒,攻积导滞,通经活络等功效,所以焉支山又被后来的当地汉人称为大黄山。
   焉支山中还生长着一种花,汉人叫作红蓝花,大抵只有红蓝两色或以红蓝居多,叶子像蓟,花冠像蒲公英。匈奴妇女们受月氏、羌族等土著妇女们的影响,用这种红蓝花制作成化妆护肤品涂染自己的脸颊、眉眼和口唇,其容貌就变得粉艳似霞秀美娇丽了况且以这种吸纳山中雪水营养而自然生长成的红蓝花卉涂面,多有护肤养颜延缓衰老防止皮肤病的作用。生活在焉支山的妇女既有山风雪水的滋养和沐浴,又有红蓝花的润肤,当然要比别处的匈奴妇女年轻漂亮多了,于是匈奴的单于和各部落的藩王大都在焉支山中挑选美貌的妇女为妻妾。匈奴人称君王的妻妾为瘀氏,因此最早就把此山称为瘀氏山,这种红蓝花儿也被叫作了瘀氏花儿。瘀氏花儿宛如胭脂一般能使妇女容貌变得秀丽漂亮,又被汉人称作“胭脂花”。
  公元前121年春夏,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陇右,拉开了征伐匈奴开辟河西地区的民族战争的序幕。霍去病率军两出祁连两出焉支,千里跃进居延海,纵横驰骋所向无敌,最西远达敦煌,不仅彻底驱逐了西羌、小月氏人,而且生擒了昆邪王、休屠王,全部歼灭了祁连山、焉支山中的匈奴,真正打通了河西走廊。班师回军途中,在张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活动,随后派人护送昆邪王到长安报功交旨。
  焉支山被汉军夺取后,匈奴昆邪王部失去了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和大奉营,只得全部退走河西走廊,另觅家同。走在退逃的路上,远眺松翠雪白的焉支山,他们无不痛哭流涕捶胸顿足。匈奴人虽没有自己的文宁,却有自己的语言,他们杜鹃啼血般唱了心中的哀痛: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从此,这首流传千古的匈奴绝唱就成了一个民族走向末路的挽歌。当时在败逃的路上一定有人不愿离去且悄然留了下来,他们一定是吟唱着这首古歌重新开始生活的。我们谁也没有听过这首古歌的乐曲是如何凄怆哀伤,如何悲痛绝望。只有透过短短的四行诗句,以哀婉的眼神目送那个游牧民族仓皇逃遁的背影为寻觅新的生存地而逐渐消逝在云烟深处。
  焉支山,无疑是匈奴语的音译,既是音译,其名多便不足称奇。焉支山、焉脂山、胭脂山等等,都与地理学、与方志中的删丹山、山丹山或大黄山同为一条山脉。就是这一曲悲歌使焉支山名垂青史,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太多的与西部、与历史、与战争、与民族、与荣辱兴衰、与女性容貌有关的信息和内涵,在尘封厚重的典籍深处闪烁迷离。
  尽管那美艳如霞的山丹红蕊碧蓝似黛的焉支蓝花,让坚硬酷烈荒凉悲怆的西部岁月呈现过几多柔美,弥漫过几多芬芳,但她背负着更多的却是生离死别的慨叹,是长歌当哭的吟诵,是一去不返的壮行,是文人骚客抒发胸臆的琴弦......
  李白在一首诗中写道: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焉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也许李白未到过焉支山,但他绝对不会不知道那首匈奴古歌。他的《塞上曲》中有“焉支落汉家,妇女无花色”两句,显然是浓缩化用了匈奴古歌的意蕴。
  诗人住另一首诗中又写道:“焉支黄叶落,妾望白登台。”可见诗人也知道焉支山不仅有冬寒飞雪,还有春草吐翠,夏花芳菲,更会有秋风萧瑟----- 焉支山四季分明, 四时景色颇为不同。
  韦应物的一首《调笑令》让人们多少领略了焉支山辽阔苍茫雄浑旷远的奇丽风光:
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
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路迷,路迷,边草无穷日暮。
  明代吕大器写过一首《雪山》:
光摇旌旆五凉平,天外群峰玉削成。
瀚海欲空青见月,焉支未染白如琼。
飞鸿已度长城窟,勒马还歌出塞行,
朱夏重裘犹不解,崆峒倚剑自峥嵘。
----诗人太过于心急了。
    河西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等积雪融为溪流化为山泉,那红像火、粉如霞、蓝似靛的焉支花儿一定会把焉支山装扮得绚丽多姿姹紫嫣红。
  历史的焉支山是苍凉的、遥远的、凝固的,残留着一丝血腥味儿。文学的焉支山虽是浪漫的、写意的,但它充满了幻想,散发着勃勃的生机和醉人的芳香,它是今天的焉支山呈献给人们的美丽容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9: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千年来,两条大河孕育的农耕文明和富庶,对那些荒僻酷寒地带的游牧民族,无疑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匈奴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等,尤不如此,而匈奴更是最早南下侵夺中原财富并试图长期占领中原的一支强悍的游牧民族,由他们开辟并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原外患,大都从中国北厅袭来。河西走廊及南侧的祁连山、焉支山即是匈奴人攻打中原的侧翼前哨,又是他们退守休养的根据地和大后方。历史就这样演变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9: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焉支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不能忽略也无法回避的景致。那是游牧民族向往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9: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那美艳如霞的山丹红蕊碧蓝似黛的焉支蓝花,让坚硬酷烈荒凉悲怆的西部岁月呈现过几多柔美,弥漫过几多芬芳,但她背负着更多的却是生离死别的慨叹,是长歌当哭的吟诵,是一去不返的壮行,是文人骚客抒发胸臆的琴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9 09: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篇难得的优美散文。文章一开头就引导你不得不看下去。文中述事述史层次分明,语言如行云流水,真使人看得爱不释屏。大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9: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17-8-19 09:48
这是一篇难得的优美散文。文章一开头就引导你不得不看下去。文中述事述史层次分明,语言如行云流水,真使人 ...

谢谢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9 09: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写小说是神形俱佳,写散文也是行家里手,文学创作的全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9 09: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焉支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不能忽略也无法回避的景致。
         那是游牧民族向往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9: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17-8-19 09:51
作者写小说是神形俱佳,写散文也是行家里手,文学创作的全才啊!

谢谢龙阳老师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9 09: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爱玉 发表于 2017-8-19 09:53
焉支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不能忽略也无法回避的景致。
         那是游牧民族向往的地方。

谢谢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6:32 , Processed in 0.0387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