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17-9-11 08:33 编辑
津市市教育局退休干部 秦自超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中国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自题联,原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意思是夕阳虽然绚丽灿烂,然而却是临近黄昏,多少带有一些伤感迟暮之意。经朱自清这样一改,一种乐观昂扬向上之情便跃然纸上。我现在七十有二,虽近迟暮,感到能得到这无限好的夕阳是一种欢欣与鼓舞,退休以来我一直以这样的心态激励自己做人做事。 一、耕耘诗词歌赋,讴歌时代变迁。写了大量的诗词文章,讴歌我们的时代,讴歌我们的人民,讴歌我们家乡,其中《津市赋》更为津市人民所熟知。有诗家评论《津市赋》绮丽文词,浪漫华章千余字中聚地理、名胜、人文、物产,历史于“一赋”,把爱津市之情倾注于毫端:毛里湖听渔歌唱晚,中武当荫古木如盖,皇姑山顶览荆楚辽阔,望江楼上挽初月如钩;虹桥卧波,金堤矗岸,高楼比肩,道路纵横。老树枝头绽绿,新葩含蕊吐芬。人民生活,恬静新潮,桥头喷泉,弦奏而舞步轻盈,三湖水榭,乐起而京韵铿铿。世上无人不把家园认作天下最美,那是因为他知之深,爱之切,爱之切者必知之深。津市是秦自超的家园,《津市赋》中处处体现出作者的家园情思,对家园的敬畏之心,对家园殷切期待的目光。如果说,赋中的家园意识体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根”或“宿命”的推理,把握,那么他那激起读者强烈共鸣的警句:“惜时光之不我待兮,踏晨熹而登程,乘长风之好扬帆兮,追日月以图腾”。正是他对家园和谐文明社会建设的那种精神的热情赞美和深切期待。 二、游走翰墨书苑,研砚挥毫抒怀。自幼习字,爱好书法,退休之后更是如一日三餐不可或缺,冬临夏读,梦寻二王。多次参加省地市的书法赛事,均有一,二,三等奖的斩获。并且多次在省地市展出或在常德市其他县城展出。2011年,2013年举办过两次个人书法展,《常德日报》曾专题报道并展示其中的书法精品。有书家曾这样评论我的书法:《养诗文气食金石力》——“胸有雄文,笔无俗墨。翰不虚动,下笔有由。似兰斯馨,如松之盛。”“秦自超书法涉及篆、隶、行、草、魏碑诸体,而其根源在于金文大篆。观其各类作品皆具一共性,均蕴藏着大篆的高古笔意。秦自超国学功底深厚扎实,能诗擅文,这使他极易在其笔下捕捉到翰墨之道,这也正是其与一般习书者不同之处。” 三、行摄河湖巷陌,留住美丽瞬间。2010年开始学习摄影,跋山涉水,穿街走巷,长枪短炮,广角长焦,焦外微距,水景夜景,人物风光,前期后期,捕捉美丽瞬间,记录人间悲欢。摄影作品《津市澧水北岸全景》(风光)2012年10月23日被《湖南日报》头版刊登;《水泥车间一瞥》,《农民工》(人物)《高速公路大桥合拢》(风光)分获省摄影展二等奖,三等奖;《毛里湖日落》《渐失渐远的手艺人》分获津市摄影赛二等奖,三等奖。还有其他作品在常德市获奖或展出。2013年曾举办个人摄影展。 四、热心老年教育,尽职尽责尽力。自十多年前被委以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以来,对于津市老年教育,虽因条件所限,力不从心,但也尽职尽责力,为津市老年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而献言献策,奔走呼号。推动和组织各类社团,协会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如街头书法展,摄影展,广场舞比赛,交谊舞表演等并深入社区,社会和市民反映良好。而且还亲自为诗社,书协。摄协开办讲座,传道授技解惑。十年来为协会分别作过八场讲座,每场不下两小时,共计九万多字,三百多幅插图。 五、不倦皓首之心,服务公益社区。虽然年事已高,白发满头,但是服务社会,愿尽桑榆的一颗心依然不曾泯灭。曾经不取报酬为小学生连续五年(二年级——六年级)教习毛笔字和钢笔字,讲授国学(三字经,弟子规,唐诗等)(津市电视台曾采访并多次报道),曾为一中的学生两次讲授摄影的构图和用光,曾为李家铺中学开设《中学课文中诗词欣赏》课,曾把个人书法摄影展的大部分作品捐献给同心小区。同时也为我现在居住的欣富花园小区业委会出谋献策,对小区的管理与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六、传承中华美德,构建和睦家庭。我与老伴在患难中结婚,四十多年来,虽也有小的嗑嗑拌拌,但一直相敬如宾,互谦互让。在老伴六十岁生日时我曾经写过一首《宴妻生日》的词,其中下半阙:“多少事,怎能忘,曾经甘苦共尝。栉风沐雨度春秋,相伴相依看夕阳。再举满斟酒,一醉敬糟糠”。我们一家祖孙三代,都生活在津市,相亲相爱,尊长爱幼,儿子儿媳孝顺,孙子文明礼貌上进,是一个和谐的五口之家。前几年首届常德市金婚银婚家庭评选,我与老伴是津市入选的两对银婚家庭之一。 七、侍花弄草歌舞,怡情养性自娱。我现在已经辞去了担任的一些社会职务,闲赋在家。但也没真正闲过,侍花弄草唱歌跳舞,怡情养性自娱自乐。我用心于制作微缩景观——山水盆景,树桩盆景,花木盆景,并发布在微信朋友圈里,获得了许多人的点赞,许多人惊叹“真漂亮﹗”“太漂亮了﹗”有朋友登门到我家里参观欣赏,也还有微信朋友留言,请我给他制作。 我现在虽然七十有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我想,我们是真正赶上了好时代,在“重阳节”将要到了之际,我希望自己,也希望所有的老人都积极,健康,快乐,长寿。“但得夕阳,何须惆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