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16|回复: 25

《光明日报》余家牌坊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7 13: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家牌坊的前世今生

作者:本报记者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徐虹雨 王鸿波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14日 05版)

111.png
  
      在湖南常德澧县车溪乡牌楼村矗立着一座石质牌坊——余家牌坊,距今已经200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坊为六柱三间九楼式石牌坊,通体用祁阳白石雕刻而成,通高21.7米,面阔8米,进深5米,整个牌坊刻有人物143个、龙40条、凤32只,采用了镂空雕、浮雕、圆雕、线刻等雕刻艺术。精致的纹饰布满牌坊,无论是柱、坊,还是博风板,随处可见匠心。因其工艺精美,关于它建造的传说也颇多。

222.jpg

      相传澧州接到清道光皇帝修建余家牌坊的谕旨后,急忙出榜招贤,最后由三位老、中、青结合的能工巧匠领衔主墨掌作。三位奇人中,后生肩扛石锤,锤把挂石雕鸟笼,笼中石刻小鸟伸手去逗竟能摇翅点头;中年汉子手托算盘,也是石头精雕,而且框框无榫,柱柱无节,珠珠无缝;七旬老者则口衔烟杆,衙堂外一溜小跑,一口气钻完360块石头,墨线一拉,眼眼都在一条线上。三位巧匠历时十载寒暑终建成。
      还有传说认为余家牌坊的设计及工艺乃仙人所赐。正当建造人苦思冥想方案时,天宫仙女从天上扔下一方手绢,正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牌坊构造图,并遣来各路神工相助。因天仙的襄助,余家牌坊雕刻的神兽都有了灵性,一到夜里就从牌坊上跳下地来玩耍,以致践踏了地里的庄稼。为了防止庄稼颗粒无收,村庄里的人便对牌坊6根石柱下侧所雕的狮、象、麒麟进行破坏,以示警告。从此以后,庄稼地里才得以消停。
      无论牌坊有着如何华丽的外表,冰冷的石头冰封的都是女人滚烫的心。据《清同治直隶澧州志》记载,仅清朝澧州府被朝廷记录、表彰的贞节烈女就有670余人。
      余家牌坊所表彰的人叫罗氏,是澧州府人余继泰之妻,丈夫早亡,24岁守节,育有两子,长子又早卒。经历多重打击的她守寡50载,上孝公婆、下抚幼子,含辛茹苦将儿子余曰亶抚养成才,官授五品州同衔,其乡贤族人感念其德,为她请旌,道光皇帝特颁圣旨立坊,以表彰其“立节完孤”的节孝。余曰亶为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开始修建牌坊,二十三年(1843年)竣工,整整十年,耗尽毕生积蓄。牌坊落成后,州文武官员接踵而贺,四方来观者不下十万人,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小民除冠,盛极一时。
      外人看到的是那高高矗立、犹如丰碑的道德华坊,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罗氏情感的伤,说与谁人听?多少个清风明月夜、孤枕寂寞时,罗氏将一枚枚铜钱撒落在地,然后又一枚枚地拾起,直到铜钱磨光,欲念成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红颜枯黄青丝染霜,直到把自己变成一座屹立的贞节牌坊,把一颗曾经滚烫的心藏进冰凉的石头,刻成一个“节”字。如今,我们已经走不进那些女子的故事,难以感受她们最真实、最人性的颤抖,但是,她们一定在幽长、寂寥的一生中,伴着孤灯、劳作和清苦,舔过无数的伤、流过无数的泪。
       罗氏的故事,已经湮没在历史深处。但一位廖姓老人,续写了余家牌坊新的传奇。
       “爸爸,你为什么老是守着那个牌坊呢?”儿子问。
       “你不懂,这是古人留下来的东西,毁坏了就没有了。”父亲答。
       “可那是余家的牌坊呀,我们又不姓余。”儿子还是想不通。
       父亲一笑,坚定地说:“尽管我们不姓余,但是我们一样得保护它,守好它。”
       对话发生在30多年前。父亲叫廖宜钊,儿子叫廖建华。廖宜钊的家就在牌坊附近。
       20世纪70年代,廖宜钊当起了余家牌坊业余、义务的保管员。在“文革”期间,造反派来到余家牌坊,往牌坊上贴大字报,举起拳头大喊:“把它砸个稀巴烂!”有人真的拿来了粗绳子,爬上牌坊,用绳子缠住牌坊的几个角。关键时刻,廖宜钊想到了当地享有威望的劳动模范金德时。金劳模赶紧给县领导打电话。公安局、文化馆的同志及时赶到,阻止了一场劫难。
      那时,经济条件差,有人将目光集中在牌坊上,想偷点东西拿去换钱。到了晚上,有人便偷偷爬上牌坊,盗走精美的石刻;有的敲去值钱的装饰。破坏者防不胜防,廖宜钊干脆蹲点守候,一守就几个小时。在他的努力下,一些精美的雕刻饰品没有被盗走。守望了牌坊近四十年,75岁的廖宜钊临终前,拿出揣在怀里的钥匙——这是1979年牌坊设围栏后,老人拥有的开启牌坊门的钥匙,交到廖建华的手心。
      如今,这把“钥匙”继续在廖家后人手中传递。不仅廖建华,连他的儿子也成了余家牌坊的小小监督员。廖建华的姐夫、小学老师余海林担当义务讲解员,还参与编写《余氏家谱》,为此埋头苦干了5个春秋。
  
3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14: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余家牌坊的前世今生》上了光明日报的“大视野”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15: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明日报》余家牌坊的前世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15: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县车溪乡牌楼村矗立着一座石质牌坊——余家牌坊,距今已经200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18: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位奇人中,后生肩扛石锤,锤把挂石雕鸟笼,笼中石刻小鸟伸手去逗竟能摇翅点头;中年汉子手托算盘,也是石头精雕,而且框框无榫,柱柱无节,珠珠无缝;七旬老者则口衔烟杆,衙堂外一溜小跑,一口气钻完360块石头,墨线一拉,眼眼都在一条线上。三位巧匠历时十载寒暑终建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18: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当时有互联网,罗氏夫人就不会数铜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18: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保护需要千千万万个廖宜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18: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余家牌坊的文章,好友跟多。武陵好翁为其先祖写的很细腻:余家牌坊的故事(上)
余家牌坊的故事(中)
余家牌坊的故事(下)
我看余家牌坊的社会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19: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摩天松 发表于 2015-5-17 14:04
热烈祝贺《余家牌坊的前世今生》上了光明日报的“大视野”专版。

嘿嘿,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7 19: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鹰a 发表于 2015-5-17 15:16
《光明日报》余家牌坊的前世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2:32 , Processed in 0.0478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