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身躯唱响精彩人生 汉寿老干网宣协会 田明时
她是一名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女子,却有着与其他残疾人不一样的传奇人生;她是一名优秀的京剧协会会员,同时还是一名出内拔萃的京剧票友,闻名汉寿的女强人。她,就是汉寿县龙阳街道城南社区四组居民曾安球。 曾安球,1964年11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年幼时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使他终生双腿残疾。无穷的灾难,使原本踌躇满志、心存高远的曾安球产生了绝望。今后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是浑浑噩噩了此残生,还是逆境奋起重塑自我?年轻时她就选择了坚强!高尔基有一句名言:“苦难是一所学校。是这种苦难的经历,让在经过痛苦的煎熬后,凤凰涅槃般地重生了。”曾安球认为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比常人艰辛百倍,风雨和泥泞是必然的。但只有凭着毅力使自己坚强地站起来,顽强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书写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50多年来,她从读小学到初中毕业,16岁参加工作,在原县印刷厂装订车间当工人,克服双腿不能行走的困难,用拐杖撑着上学、上班,一干就是20多年,在学校年年成绩优异,在工厂多年评为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1999年,因工厂“两个置换”,曾安球下岗了。独自一人,生活怎么过?困难并没有吓倒曾安球,她认为我双腿残了,还有两只手,应不等不靠,凭着坚强不倔的性格,他决定自谋职业,利用自己在工厂学到的一技之长,在家里开展手工信封工作业务,每年收入达2万多元,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同时每年还为残疾人、贫困户捐款捐物,献出一片爱心,受到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居民群众的热情称赞。在生活的浪潮中,曾安球认为残疾人应与正常人一样,应有所爱好和欢乐,使自己走上阳光生活。2006年,她进入了汉寿县京剧协会,在领导和老师的帮助、教诲下,她逐步迷上了京剧学唱。她在学唱中逐步领悟到,京剧国粹,博大精深,魅力无穷。10余年来,她坚持风雨无阻,克服一切困难,自购置了一部电动车来到了协会,然后用柺杖撑扶上县京剧协会四楼学唱京剧。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来,请协会老师指点帮助,同时她还利用电脑上网和手机寻找京成剧唱段,边唱边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曾安球长期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和身残志坚的精神,面对先天和后天不幸造成的身理上的残疾,终生独自一人敢于勇敢地面对生活,付出超过常人数倍的努力去拼搏,在学唱京剧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目前,她会唱张派京剧《春秋配》选段“受逼迫去捡柴”、京剧《状元媒》“自那日”及《二进宫》、“三人对唱”等20个京剧唱段。近些年来,她还随协会同志下乡村,参加了近10多场义演,受到广大观众一致好评,搏得了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唱响了自己残疾身躯的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