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石诗 于 2017-11-14 20:55 编辑
5月1日 弟弟向东海与弟媳今天同做六十岁,一个月前就发出了邀请,我早就答应了。届时,能否成行,自己也没有把握。 弟弟所在的地方叫茶盘洲,那原是南洞庭湖的湖洲。1958年围成一个垸子,继父和母亲从老家南嘴举家迁去,成为这片处女地的第一批垦荒者和新主人。被开垦的这个垸子初为茶盘洲农场,照搬的苏联管理模式。继父和母亲相继去世,弟、妹依然生活在这块已经复苏的土地上,只是国营农场早已解体,成建制镇划沅江市管辖。过去有轮船,航行四个多钟头就到了。现在洞庭湖水域萎缩,客运轮船已绝迹,只能坐汽车了。而且没有直达沅江的,先到常德,常德转沅江,沅江再坐一百多里的汽车才抵达目的地。辗转反侧,几上几下,比去北京还麻烦。我这虚弱的身体能否经受这样的颠簸?谁也说不准。当然,弟弟并不知我病了,我封锁了得病的消息。我不想他们的原谅,更不能让他们失望,决计还是完成这次乡间的远游。 当然要量力而行,不可贸然。我把这次旅行分成两步走,第一天到常德,第二天与儿媳结伴而行,终于安全抵达茶盘洲。今天,见到了久别的亲友,他们高兴,我亦高兴。其中,有一位曾经是我母亲的邻居吴正英,她告诉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她爱人高某中风十九年,存活至今,身体比以前更好了。这对我来说无异是莫大的鼓舞,更增添了治病的信心,仅就这一点,也不虚此行! 5月3日 短暂的团聚行将结束的时候,亲人们难舍难分,强行挽留就是真挚情感的流露,最后的折衷就是吃了中饭放行。于是,本来五月二日上午走人的,留到了午饭后,弟弟专车送我们到常德。 没想到的是天公变了脸。前天万里无云,穿短衫都汗流浃背,昨天气温陡降十多度,穿上了老弟的羊毛衫仍觉寒气袭人。到了常德风雨大作,从“黄金台”饭店吃饭出来冷风逼人,身子冻得缩成了弯弓,左手瑟瑟发抖。离我的住所虽不过一华里,但我实在受不了,便打的返回住地。坐在车里还在想,老毛病不会复发吧?因为上次发病就始于挨冻。儿子王?赶忙从家里拿了一件西服给我御寒,今天穿着它回津市。 今天气温略有回升,但昨天的阴影隐隐约约地在脑海中掠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慢慢下的车。令我惊奇的是,我从车站走出来,忽觉每一步都很稳定,没有往日小腿肚子发软的感觉,走路不跛了,像正常人的步履。我希望有这一天,这一天真正来到的时候,我又感到意外,甚至不相信变化得这样快。 这个变化是怎么来的?是安宫牛黄丸、是针灸、是按摩,还是坚持散步?都难说,也许都是。应该准确地说,得益于综合治疗。比如说按摩吧,最初的几次找不着感觉,后来我发现大腿内侧有根筋按下去有疼的感觉,而且这根筋一直通小腿,便要按摩者找到穴位,反复按摩,几次下来,疼痛消失了;再如散步,每天两次,从走院内到走步行街,从步行街的一圈到两圈,然后走上沿河大堤,每次走两三里路……这些,应该是孕育变化的基因。是的,基因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 2010年5月5日祭 写下这个标题,心情很沉重。本不想旧话重提,却又不吐不快。 2010年5月5日,是个极平凡的日子。如果不是研讨会的事,不会留下记忆的。本土的孟姜女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很多人想把这题目做大,招引游人入境。我就是热衷于做好这篇文章的人。会上喊过,文章写过,地方长官找过,拿大旗作虎皮也做过。总之,能使用的法子都试过,退休以后仍不死心,正儿八经的成立了孟姜女文化研究会。有人嫌它级别小了,县市级缺乏影响力,于是又花了一万元,升到省级,成为“湖南省孟姜女文化研究中心”,挂靠省文联,像模像样的办了几期“孟姜女文化研究”。 大概触动了一些人,前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地方最高长官专门约见我,谈了三件事:⑴、在灵泉神九堰水库南边山麓的广场上竖一座孟姜女雕像,要我讲讲安放雕像的方位;⑵、在雕像的底座附上一篇介绍孟姜女的文章,文章交给研究会;⑶、孟姜女像正式揭幕的时候,召开一个孟姜女文化研讨会,研讨会由我们召集筹备。 地方长官能亲自部署这类的事,委实感人,如果得以实施,堪称是注重文化建设的楷模。尔后,也有惊人的举动,去年二月以孟姜女为主题专门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正副书记、正副市长、两办主任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数十人出席。本人也忝列其中。最高长官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责成市委副书记牵头处理具体事宜,当即作出明确分工: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筹备揭幕式诸事;政法委书记则统帅研讨会及节目诸事。事情就这样紧锣密鼓地开台了。可谓领导重视之极,兴师动众,气势非凡。 经过三番五次的议论和推敲,孟姜女像揭幕式定在5月5日。于是兵分几路忙乎开了。我分工研讨会,为了造气氛,筹备了孟姜女书法展览,准备了一台轻音乐晚会。历朝历代的名人颂扬孟姜女的诗词写成了书法作品,并一一进行了装裱。研讨会的与会者琢磨再三,最后确定邀请省内外39人参加,既有热衷于此事的副省级、厅级长官,更多的是湘大、师大、省文联、中国民俗学会、央视等学者、教授、专家。为了表示我们对邀请嘉宾的尊重,市人民政府分管文教的副市长、市文化局长和我,专程去了长沙和常德两地,当面邀请并递交了邀请书,主办单位湖南省孟姜女文化研究中心、中共津市市委、津市市人民政府,邀请书上自然盖着这三家的大红印章。同时市内明珠广场最显目的地方,制作了三家主办的“中国(津市)孟姜女文化研讨会”的大型广告,举办时间:2010年5月5日。在澧水北岸通往南岸的大桥两边贴出了同类的小广告。市电视台亦滚动播出广告的内容。总之,市内公民和许多到过本市的人都已知晓此事。发给嘉宾的纪念品一百二十套“中国红”瓷杯早已从长沙运抵津市。精心设计的音乐会节目单业已印刷。 人们都在翘首以盼这项有着一定规模和规格的重大文化活动如期举行,很多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像迎接盛大的节日一样,精心周到地做好了诸项筹备工作。真是万事俱备,只待指日。 4月29日下午,宣传系统的大小头目在市委宣传部会议室结束了又一个关于研讨会研究具体事项的准备会议,刚下楼走到人行道上的时候,文化局长聂宇忽然接到一个短讯,他看了看,信口喊道:拐了,研讨会可能延期。谁能阻拦启动的列车?当然只有最高长官了。我们一行人大惊失色,异口同声呼喊着一个声音:这怎么行?于是纷纷建议:恳请市委副书记规劝最高长官,不能延期! 第二天传来正式消息:研究会推迟九月举行。没有理由,已经邀请的嘉宾,电话通知取消。临时编出的原因是:汛期即到,不宜举行此类活动。 一个筹备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文化活动就这样夭折了。这年的九月,谁也没有再提这件事。直到今天,这位最高长官行将升迁,也没说“延期”延到何年何月。 人之贵,贵在诚信。最高长官也是人,自然要讲诚信。言而无信非君子。非君子,做官就不会讲责任了,信口开河,为所欲为,就是他们的为官之道。这样的人,官做大了,地位高了,对人民的危害更大。 2010年5月5日,对我和津市人民来说是一个耻辱日,因为我们在许多人面前失去了信用,丢了脸。值得我们祭念。 5月10日 从茶盘洲返津,自觉走路已经正常,没有小腿肚发软致使跛行的状况了。对一个曾经失去健康的病人来说,能有这样的变化,谁不喜悦? 恢复健康,需要时间。时间是最好的药物,药物和其它的配合治疗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才能收到疗效。这个过程就要经历相应的时间。也许是我经历的过程还没有充分发挥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或者说,火候未到,几天来左脚仍觉有些问题。 走路虽然不跛了,但左脚明显比右脚轻些。由于两只脚用力不均,走路失衡,偶尔有些趔趄,就是步子像“猫拌饭”。本来是向前的,却偏到旁边去了,类似刚刚学步的小孩走路。 由此,我想到了这几个月的嬗变,从健康者变成病人;从卧床不起到直立;从慢慢移行到室外漫步;从跛行到正常走路。短短的时间,多大的反差!或许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让我重走人生路。这就意味着我像学步的小孩一样,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一直走到人生的终点。 既然是重走人生路,就不要怕坎坷、怕曲折、怕反复。慢慢地走吧,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