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5-5-26 11:38 编辑
周总理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常德人 看过电影《周恩来》的人,都知道在周恩来总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曾召见过罗青长。周总理召见罗长青,到底向是要向罗青长交代什么,社会上虽有一些传闻,但细节却不得而知。而更加鲜为人知的是,周总理向罗青长交代的竟然与我们常德人有关。 1975年12月20日上午,周恩来的体温升至38.7摄氏度,刚从昏迷中醒来的他,突然提出要见中央调查部部长兼对台办主任罗青长。当时,中央有个规定,只有中央政治局委员才能见周恩来。于是,工作人员便一再打电话请示。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张春桥不同意周总理与罗长青见面。电话最后打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动情地说:“总理都病成这样子了,他要见谁就让他见谁,还请示什么!”于是,值班人员依照周恩来的吩咐,派汽车把罗青长接到医院。罗青长刚进病房,周恩来又昏睡了过去。罗青长只好在病房旁的小客厅等候。一直等到中午时分,周恩来才苏醒过来。醒过来后,他立刻请罗青长到病床前。 周恩来用微弱的声音说着,要罗青长不要忘了台湾同胞,更不要忘了那些为革命作过贡献的台湾朋友,哪怕他一生中只做过一件有益于革命的事,比如还在台湾的两位姓张的朋友…… 但是,没有谈多少,周恩来又一次昏迷过去了。医生马上进病房检查和抢救,谈话被迫中止,罗青长只好退到病房外等候。等了一段时间,周恩来还没有醒来。罗青长知道周恩来病情已很沉重,不能让总理因他来谈工作而再度昏厥。于是,罗青长悄然离开了病房。 周恩来总理当时对罗青长说的“两位姓张的朋友”指的是谁?有关人士专门询问过罗长青本人。罗青长回忆说,他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了40多年,无数次聆听他的教诲。根据以往总理的交代,总理指的是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和曾任重庆宪兵司令的张镇。 张学良是世人皆知的民族英雄。而对于张镇,人们却知之甚少,周恩来总理为何惦记他?我通过查阅了大量资料,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张镇,竟然是我们常德人!他生于1900年,黄埔军校一期六队学员,后来因为追随蒋介石,获得了步步升迁。 1945年10月8日,国共两党经过艰苦的谈判,草签了《政府方面与中共会谈纪要》,即两天后正式签字的《双十协定》。一直致力于国共合作的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决定当晚在国民政府军委会大礼堂举行鸡尾酒会以示庆贺,同时请来重庆厉家班子唱戏招待毛泽东等中共代表。 就在这时,柳亚子来访,周恩来只好请柳亚子改日来见,并让自己的秘书(对外称周恩来副官)李少石用自己的座车将柳亚子送回去,不料途中遭到国民党士兵的枪击,李少石被打成重伤,送入市民医院抢救。当办事处工作人员将这一事件告知正在军委会礼堂看戏的周恩来时,他立刻警觉起来,特别是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但他又怕惊动毛泽东。只是轻轻对毛泽东说:“有点事,我出去一趟。” 周恩来总理出了军委会礼堂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张镇。当时的张镇,正任国民党陪都重庆的宪兵司令。张镇和周总理之间有着浓浓的师生情结。接到周总理的短话,张镇迅速按照周恩来的要求,和他一起到医院看望了时已去世的李少石,然后按照周总理的要求,在戏散后用他自己的座车亲自护送毛泽东回红岩,保证了毛泽东的安全。这件事,周恩来一直记在心上。全国解放后,他多次对负责统战工作的罗青长、童小鹏说:“将来台湾解放了,对张镇在重庆谈判时期的这一功劳,一定不要忘记。” 这就是周恩来,他赤诚待人,肝胆照人,不管党内党外,他都是最可依赖的同志和朋友,即使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也不会忘记。 遗憾的是,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形势,迫使两岸很长时期相互隔绝,信息不通。就连周总理也不知道,张镇随蒋介石退守台湾后不久,就因病于1950年2月7日去世了,年仅5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