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87|回复: 19

<<唐朝>>___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26 16: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江南之夜 于 2015-5-27 11:23 编辑



<<唐朝>>

___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

      说开放,历史上的中国,还是唐朝最开放.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最繁荣开放的一个都城,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纵覌历史,前后都难以有一座城市可与之相比.一个时代如果国内混乱,统治秩序动摇,对内怕得不得了,这个时候对外来文化,一定会排斥拒绝.唐朝在強盛时,政治上有健全的宰相制度,敢於听取尖锐的"异见",文化上张开双臂,接纳东西南北的各方文化使者和经济客商.王国维的<<读史>>诗"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袄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此是唐家全盛时",可为写照.
      当时各国人士,都爭相来长安观光旅游.唐太宗时,有康国(中亚古国,位于锡尔河至阿姆河之间)的人,献金桃银桃,种在皇家花園里面;唐玄宗时,又送来胡旋舞,连跳胡旋舞的舞女,一起送给唐朝.中亚的其它囯家乃至大食国(阿拉伯帝国),也都送来马匹等礼物.这些使者按照他们的风俗,不拜也不跪,唐朝的皇帝照样很高兴.不像清朝,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为了跪拜不跪拜,争论一个月.
      当时长安还有很多外国贵族,因为各种原因前来,都受到唐政府的礼遇.他们在长安照样做官.不少人都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与唐朝的著名诗人往来相送,成为好友.有的外国贵族,在长安住久了,就娶唐朝女子为妻,落地生根,以华夏为故土.西域的安国有李抱玉`李抱真两兄弟,是唐朝有名的良将.有一个叫朴球的新罗(古朝鮮)人,是唐朝的棋待诏,回去时,唐朝有官员写诗赠他:"海东谁敵手,归去道应孤.阙下传新势,船中覆旧图."说你回去之后,应该沒有敌手了.
      日本一个叫晁衡的人,随遣唐使来留学,学成后留在长安来做官,前后待了50年,与很多唐朝上层人士关系密切.天宝年间他归国,王维写诗送他:"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晁衡的船遇到风险,民间误传他可能死了,李白写诗哭悼:"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可见双方友谊之深.
      文化是相互影响的,唐朝文化远播外域,同时也受外域文化的影响.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乐器`生活用具`食物等,都带"胡"字,就是证明.野史笔记中有一种叫<<东城老父传>>,说当时的长安,唐人与胡人杂处,娶妻生子,致使"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唐宪宗元和年间,长安流行胡服,所以白居易的<<时世妆>>说当时女性是"斜红不暈赭面状",把面孔涂成红褐色,像歌舞伎一样.白诗又说:"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不仅面孔变了颜色,发式也奇形怪状,堆得高耸入云,摇摇欲坠,眉毛则画作低八字形.
      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是人心的充实,是社会的喜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政治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强盛.人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戸".呈现太平盛世的盛唐景象.
唐太宗李世明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和"贞观之治"的親身实践,曾经精辟地总结:"以铜为镜正衣冠;以人为镜论成败;以史为镜知兴衰".然而,历史规律总是由兴走向衰亡最后发生朝代和政权更替即"改朝換代".唐朝晚期党争加剧,宮庭内斗到火拼的地步,唐朝气象就黯淡下去.但是,即使是衰败的晩唐,文化照样发出微芒,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也恰逢其时地出现了.殊不知李白和杜甫会如何看待这些后来者的文学挣扎.唐朝由盛至衰的历史经验又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6 16: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6 1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好,拜读了,能不能将颜色调整哈!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6 17: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袄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此是唐家全盛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6 17: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词记录记录华夏历史轨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6 21: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主任对华夏历史和古诗词颇有研究,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6 21: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电视我都比较喜欢看唐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26 22: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是人心的充实,是社会的喜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1: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之夜 于 2015-5-27 15:27 编辑
傅启芳 发表于 2015-5-26 16:38
好文章,拜读了。

惭愧!谢谢老师鼓励!学生对中华历史,尤其引以为骄傲的盛唐史,结合史学家的高论和本人之拙见.写了些不成熟不成功的杂论.仅为消遣和自乐而己.敬请老师和网友批评和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11: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15-5-26 17:54
文章好,拜读了,能不能将颜色调整哈!呵呵!

谢谢秘书长夸奖!我己将拙文调整了颜色.增加了唐太宗李世明的名句和本人的说辞.当否?敬请明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1 06:54 , Processed in 0.0335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