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回眸烟草传播往事,追忆与烟草相关联的民风民俗,对加深吸烟有害健康认识很有裨益。 公元1492年航海家、探索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他发现南美洲印第安人用包谷叶卷着一种草,点燃后吸取其烟雾。他们的酋长使用一种“Y”形的管子,将管子的下端装上这种燃烧的草从另两端抽吸,觉得很稀奇。就将这种草带回欧洲种植。从此,这种草在欧洲独领风骚。公元1560年,这种草传入法国时,一个叫让·尼古特的人,向加瑟琳女王吹嘘它是“治百病的良药”,受到女王的青睐。从此法国遍种这种烟草,取名为“尼古丁”。 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烟草从四条路线传入我国。首先传入台湾,再登陆漳州、泉州。明万历九年(1581),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广东登陆。辗转来到北京向皇帝敬献烟草和鼻烟壶,受到皇帝的赏识。公元1637年,烟草也从朝鲜传入辽东。18世纪下半叶,又从俄国传入新疆。从此烟草遍布我国大江南北。 烟草初入我国时,用西班牙语译为“淡巴菰”。后来把它与茶酒联系在一起。《食物草本》云:“用以代酒带茗,刻不能少,终身不厌,故一名相思草。”而《仁祖实录》曰:“久服者知其害无利,欲罢而终不能焉,世称妖草。”因此烟草有许多褒贬不一的名称:返魂草、相思草、金丝醺、钩藤酒、仁草、和气草、妖草、黑老虎、担不归、莫合烟、尼古丁、喇叭筒、六毛丝、点钞机……不胜枚举。 常德种植销售烟草也有300余年历史。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桃源县率先种植晒烟。康熙二十五年(1686),常德城内“卢沅新丝烟店”采用福建烟叶加工成“条丝烟”上市。开创了常德烟草行业先河。 外商在中国为了获得最大的市场,获取最大的利润。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想尽一切办法诱惑人们吸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英美烟草公司在城区大高山街设立卷烟(香烟)销售机构。其后英华烟草公司,美国花旗公司接踵在常清街(人民路水星楼地段)、高山街设立经销处。他们不惜一切手段肆无忌惮地花钱作广告,还雇请人员戴高帽,身穿奇装异服游街示范吸卷烟;并在东门、上南门、下南门、大西门、高山街、青阳阁、西围墙(青年路南段)向围观群众和临街店铺抛洒卷烟。对乘船到长沙、岳阳的旅客免费赠送整包香烟。在烟盒内放置美女裸体画片或奖券,诱使人们放弃用传统的旱烟、水烟袋吸烟。 常德城区的烟丝铺不甘排挤,“云霞阁丝烟店”率先设置水烟袋、眉纸和由燧火石、镰形刀、火绒组合的取火工具(后改用“洋火”即火柴)免费招徕进店者。并将烟丝分成小包包出售给夜间的人力车夫和打更者。城区内有名望的“成记”“谦记”“其昌”绸布店,“吉春堂”“同济堂”“聂振茂”中药店以及百货、南杂、金银、铜器店也步其后尘,纷纷出招在店内备有款待客人的烟袋。只要客人进店,伙计们随即奉上。以显示店铺的气派和对客人的尊敬。 烟草数百年来像幽灵一样无孔不入地渗透、融会进中华传统文化,衍生出独特的烟草文化。它不仅是个人消愁解闷、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一种享受。也是和茶、酒一样用来待客的必需品。也是接待客人洽谈买卖业务、婚丧嫁娶、馈赠亲友、联络感情的“和气草”。乃至超度亡人的冥物中也忘不了捎上它。 烟草与吸烟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有着密切联系。常德常见的吸烟方式有旱烟袋、水烟袋、卷烟、鼻烟壶和雪茄烟。其中,旱烟袋有长有短以竹为筒,常用铜器镶嵌它的两头,是劳动人民扦在腰间随时取用的烟具。长烟袋却是老年人兼作拐杖、打狗棒或搁在肩上扛点小东西的用具。短烟袋则是出行人员放进口袋里,以利携带方便。 鼻烟壶小巧玲珑被视为高雅之物,它是上层人物的宠物。将烟叶研成末状与芳香料(如麝香)盛入壶中,倒在食指上送到鼻孔边吸纳。为了显示自己的风度,还需要连打好几个喷嚏以博取旁人的仰慕。 雪茄烟是外来语cigar的音译,指全部用烟叶卷成的卷烟,它能给嗜烟者香气的享受和劲头上的满足,其他烟制品很难替代它。 据说卷烟(香烟)是埃及士兵1832年在一次战争中偶然发明的。人民解放军和南下干部来到常德时,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们经常随手拿张方形小纸片或废旧报纸,放上适度的烟丝,卷成一头大一头小的“喇叭筒”。博得了广大常德劳动人民的纷纷模仿。而过滤咀卷烟已是现代人普遍吸用的烟草。常见吞云吐雾的嗜烟者深吸一口烟后,竟能连续吐出三个烟圈圈。 水烟袋是土耳其发明的一种高级享受。它淋漓尽致地显示烟草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旧社会,官府衙门、茶馆、酒楼、戏院、会馆、住宅的堂屋都能见到捧着水烟袋发出“咕噜咕噜”有节奏响声的吸烟者。它由水壶、吸嘴管、烟锅、烟丝筒、眉纸孔和烟袋套组成。常德博物馆的民俗馆内有实物展示。这种“太极拳”的吸烟方式,能欣赏到水烟袋内的烟气从水壶中经过时的隆隆水声,它诠释了智慧和娴雅忍耐。对他们来说,时间好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流光。只是连累了徒弟们每天早晨要给师娘洗刷马桶的时候,还要给师傅擦洗水烟袋,以保证它闪闪铜光发亮。 民国初期,每逢红白喜事,主人常租请“烟袋客”带着像“折叠伞”一样可伸缩的特制水烟袋给客人敬烟。倘若能吸“三口半”式的烟韵,方称得上是会吸烟的“行家”、这样的“理手”才能受到别人的敬慕。否则会遭人鄙视。 公元1825年,瑞士化学家毕业脱从烟草中提取了有害健康的有机碱命名为“尼古丁”,发现吸烟有害健康。如今吸烟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致命因素之一。因此每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这天,烟厂停产,商店停售,以唤醒人们对吸烟有害的认识。然而仍有许多人像“老鼠爱大米”一样迷恋着吸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