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长沙求索期间撰写的对联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往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1919年十月,毛泽东的母亲文其美病逝,毛泽东因正忙于领导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而未能参加葬礼,尔后含泪写下这两副挽联,一短一长,短联借王安石的诗句,比喻母亲的德泽;长联叙述母亲病危时呼儿的情景,极见真切,而自己又未能亲自送终,空留遗憾之心,注入字里行间。联语写出了作者对伟大母亲的无比感激和无限哀思。 无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愤死,我为民国前途哭; 去年追悼杨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长沙后进何? 1921年8月,革命志士、湖南长沙人易越村因不满北洋军阀统治,愤而投海自杀,欲以生命唤醒民众。毛泽东为其写挽联,高度评价了易越村捐躯抗争的精神,忧国忧民之心、之情溢于言表。 摘录自《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撰写对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