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739|回复: 15

安乡大桥修建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5 15: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可忘记建设安乡大桥的功臣,现发表张爱亲同志的回忆文章以志纪念
                                                 张爱亲
19941226日,安乡大桥剪彩通车。书院洲头,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彩龙翻腾,金狮狂摆正,人头攒动,笑语飞扬,好一片狂欢景象!
每当想起这壮丽、宏大的场面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就格外激动!因为我们有幸参与了大桥工程建设的一些具体组织领导工作,亲历了建桥的全过程,亲见、亲闻了许许多多建桥的人和事,也和建设者们一道,为大桥的建设付出过不少心血和汗水。我们共同回忆建桥历史的时候,往事就象电影一幕幕涌到了眼前……
一   
安乡大桥,初建时名安乡大鲸港大桥,横跨淞虎洪道,东连安乡县城,西接大鲸港镇,是湘北干线公路1804线安乡段内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跨洪桥,全长1318.37米(含东西引道325米),面宽16米,如长龙卧波,贯通东西,解除了安乡县城建立一千多年来“一水横隔,待渡舟橹”、“车马滞流,商贾不畅”之苦,张开了安乡公路交通腾飞的翅膀。
安乡大桥19875月动议修建,19907月正式立项,8月初完成初步设计文件,9月通过初步设计审查,1991418日主引桥工程正式开工,1994918日开放通车,1226日交付使用,经历了七年零七个月时间。主桥飞过的朱家洲头建有身高47.27米的七级大桥建设纪念塔一座,北望长江,南眺洞庭,引导南来北往的航船,迎送东奔西驰的车马人流。这一横一竖、一桥一塔,是安乡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大手笔,给美丽可爱的安乡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安乡大桥在三年多的立项时间里,经历过马坡湖桥、“北三桥”、大鲸港大桥三步曲。
安乡“形如簰筏”,南北长71公里,东西宽30公里,北顶长江,南抵洞庭,西濒澧水洪道,长江“三口”泄洪经县境南注洞庭,是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明万历以来,全县人民筑堤垸以维命。新中国建立后,尽管堤垸建设成绩斐然,但每遇高洪,仍面临堤垸难保、人民生命财产难保之危。19875月,省长熊清泉来安造大垸马坡湖堤段视察,随同视察的市水利水电局长丁孟春指着河对面的安澧大垸说:“那是一个蓄洪垸,一旦蓄洪,四面是水,人没有地方走,要搞一个安全转移桥。”县政协主席、分管水利的张爱亲赶紧补充说:“这条河是安乡境内的主洪道,把安乡分成东西两半。高洪期间,过洪量大,流速快,船不能渡,车不能过,交通完全阻隔,安全转移是个要命的问题,建安全转移桥是个天大的事情。”熊清泉同志说:“洪水无情,人命关天,这里是要建座安全转移桥。”这就是“马坡湖桥”动议。省市有关部门对这个动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实地考察之后认为,马坡湖在安乡的北端,地域的限制性较大,在这里建安全转移桥,辐射面不广,对安澧垸特别是安乡全境的抗洪保安作用有限,向省委、省政府提议改在大湖口湖、自治局河和澧县官垸河上的大湖口、夹夹、毛家岔三处汽车渡口各修一桥(这三条河均系淞滋河的分支),以贯通大湖口至津市、大湖口至县城、大湖口至黄山头的公路。省委、省政府同意“北桥南移,一桥变三桥”意见,形成由省计委、省交通厅、省水利水电厅“三家负责,各修一桥”的“北三桥”方案。事后,省计委、省交通厅、省水利水电厅联合组队到大湖口渡口、夹夹渡口和毛家岔渡口进行实地考察,认为修建这三座桥,不仅满足了安澧垸蓄洪保安的需要,也极大地方便了澧县官垸的蓄洪保安,是实惠两县人民之举。但对“各修一桥”未形成一致意见,“北三桥”方案搁浅。
修建抗洪保安桥,是安乡人民期盼已久的事情。“北三桥”方案搁浅后,县委、县政府仍未放弃努力,在李顺同志任省交通厅厅长后有了新的转机。李顺同志任过安乡县委书记,在安乡工作二十多年,把抗洪保安与贯通湘北干线公路结合起来,在县城与大鲸港之间修建大鲸港桥,并表示愿为修桥之事尽心尽力。康福清将李顺同志的讲话整理成谈话纪要,报送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申报修建大鲸港大桥自此名正言顺地启动。对安乡的县情非常了解,调离安乡后一直十分关心安乡的建设。19891117日,康福清受县委、县政府的委托向李顺同志汇报。听取汇报后,李顺同志果断提出“北桥南移”意见,放弃“北三桥”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5: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1989年11月中旬,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呈报关于修建大鲸港桥的请示。11月29日,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呈报《关于请求尽快修建安乡大鲸港抗灾保安桥的请示》。仅隔三天,省长陈邦柱即作出指示。1990年元月18日,省计委牵头,在湖南宾馆召集有省交通厅、省水利水电厅和常德市、安乡县等单位和地方政府负责人参加的会议,讨论落实陈省长的批示。张爱亲和县委副书记李金城、县计委主任杨庆武、县交通局副局长康福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讨论十分热烈,最后达成“按省长批示办、立即考察论证”的共识。2月26日,省计委委派张遥衡同志牵头,组织省经济信息研究中心、省水利水电厅、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等单位的人员来到安乡,与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一道,对桥址的确定及其他有关问题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考察论证。县委书记洪明祥、县长龚德培陪同参加了考察,并明确表示,安乡大桥是安乡人民的“生命工程”,县委县政府将全力以赴。洪明祥同志说,只要是修桥的事,在安乡的职权范围内,可以先斩后奏。张爱亲、杨庆武、周建生、康福清也参加了考察论证活动,张爱亲与张遥衡同志多次交换过想法和意见。张遥衡同志对安乡人民苦于水患深表同情,对修建安乡大桥满怀热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敢于负责的精神,组织考察论证活动,并主持撰写了考察论证报告。认定“在大鲸港建桥,更有利于提高安乡全县的整体抗洪保安能力”,又“可以和规划中的湘北干线公路结合起来”,“促进安乡的经济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意“北桥南移”,修建大鲸港桥,大鲸港大桥方案即此敲定。6月中旬,市计委向省计委呈报《关于请求批准安乡大鲸港桥计划任务书的请示》。7月28日,省计委下达《关于安乡大鲸港桥设计任务书的批复》。9月16日至18日,省建委组织省计委、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省航道局等单位的人员和省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单位的教授、专家,在安乡召开大桥初步设计审查会议,勘察桥址,审查初步设计文件,形成了会议纪要。随后,省交通厅向省建委送报《关于请求审批安乡大鲸港大桥初步设计的报告》,10月17日,省建委下达《关于安乡大鲸港桥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紧锣密鼓的安乡大桥建设序曲,就在这种快节奏、高效率中圆满结束。

安乡大桥由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负责勘察设计。为确保大桥工程按计划开工,勘察设计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几乎是不舍昼夜地工作。1990年4月进行现场勘测,8月完成初步设计文件,9月通过初步设计审查,1991年9月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
安乡大桥由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二公司承建。施工队伍1990年冬初进场准备,10月25日引桥基础试钻,1991年4月18日主引桥工程开工,1991年4月至1993年9月完成引桥墩基础和上下部构造,1991年8月至1993年元月完成主桥基础和下部构造,1993年元月19日开始预箱梁,6月19日开始悬拼连续梁,1994年5月3日合龙,9月16日完成上部构造和桥面工程,9月18日开放通车。历时四年。
安乡大桥的主体工程建设,是在市大鲸港大桥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具体领导下进行的。这个指挥部于1990年4月成立,指挥长陈德全,副指挥长徐田保、唐必清、甘福斌、张爱亲、周建生(指挥部人员随时间推移几经调整,未一一列出)。安乡县委、县政府也在1990年4月成立了大桥筹建指挥部(12月改为接线工程指挥部),进行大桥的报批立项、征地拆迁、“三通一平”等前期准备工作及接线工程建设。指挥部政委张爱亲,指挥长龚德湘,副指挥长杨庆武、康福清、刘国富。指挥部组织拆迁建筑物1.8万平方米,转移城市供水管道420米,接通电力、邮电线路2590米,征地112.13亩,安置拆迁居民96户,修建临时道路1200米,完成东西引道325米、接线公路1752米、中桥一座40.54延米、管涵四道63米、盖板涵三道57延米、石拱涵一道42延米、下水道1404延米,河岸护城2000平方米,降低桥下街道一处140米,修建东岸引道两侧环形车道一条,共用工16.07万个,完成土石方8.5万立方米,浆砌挡土墙1.35万平方米,浇注水泥混凝土0.75万立方米。
——安乡大桥在建时是洞庭湖区最大的一座公路桥,遇到的困难多、困难大,有些困难甚至难以想象。但大桥的建设者们特别是那些工程技术人员,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用智慧的力
量、团结的力量、创造的力量建起了安乡大桥。
——安乡处于西洞庭冲积平原,洞庭龙君把岩层当作镇宫之宝,埋藏得很深很深,河床底下35米深的地方还是不稳定流沙沉积层,试桩打到百米的深度仍不见岩层。建设者们第一次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施工,面对挑战,喊出了“在龙王头上深打钻,在稀泥巴上建大桥”的口号,对每一个桩基的地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加深护筒,保住水头”、“适当增加冲击钻成孔内的粘土和小石片”、“精确冲锤护孔系数”等新增措施和“混入灌入水下砼”新工艺进行墩基施工,战胜了扩孔、垮孔、断桩等困难,确保了桩基标高设计精确度,确保了大桥的整体承载能力。如位于主桥中心部位的7号墩1号桩,设计深度为58米,实际加深到62米,居全省乃至全国同类桥梁之首。
——安乡大桥为预应力砼连续梁桥。主桥294片箱梁原设计为浮吊拼装,需要的船只和支架较多,而且受河水涨落的影响较大。工程技术人员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这种箱梁拼装方式进行反复研究,在全国首次采用“双揽吊不对称悬拼箱梁”新技术,提高工效一倍,还确保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
——大桥箱梁施工中,施工人员最头痛的是锚具问题。锚具在箱梁施工中技术性极强,锚具是否符合施工的最佳要求,对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影响极大。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成立攻光小组,对原有锚具进行改革,发明创造了DXF3X21Φ5锚具。新锚具投入使用后,工效和施工质量大大提高。这是安乡大桥建设过程中开出的一朵绚丽的科技之花,结出的一个荣获国家专利的科技之果。
——跨洪桥梁工程建设,水情的制约力很大,施工的季节性特强。忙时一寸光阴一寸金,日夜连轴转也不够用,闲时又有力使不上,眼睁睁地看着时间象水一样白白流逝,工程进度全体现在“争”与“抢”这两个字上。安乡大桥横跨的主洪道,洪期两三个月,对施工的影响特别突出,再加上复杂的地质条件对施工的影响,以及资金的紧缺和器材的难以及时到位,建设进程严重滞缓。原计划1992年底成桥,1993年元旦通车,以成桥时间计算,推延了21个月。但如果没有建设者们的“争抢”精神,这个进度也是很难达到的。例如主桥基础和下部构造的施工,1991年8月正式开始,到1992年10月还有5个桥墩共20多根桩柱未钻孔灌注。为了抢在下年洪水到来之前完成全部桩工程,为了下部构造施工奠定基础,建设者们在1992年的11月至1993年春节这三个月时间里,掀起第一个“争抢”高潮。不管晴天下雨,不管风雪交加,不分白天黑夜,他们都紧张地战斗在工地上,为浇灌一根桩柱,一干就是一二十个小时,硬是用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完成了全桥墩基础工程“歼灭战”。1993年11月至1994年元月,他们又掀起预制和拼装箱梁的“争创”高潮,每天至少干十四五个小时,箱梁预制月工资效率提高1.6倍,箱梁拼装月工作效率提高3倍。在两个“争抢”高潮中,没有一个人休过假,也没有一个人回家过春节。他们的忘我精神在安乡人民的心中树立起了永恒的丰碑。
——安乡大桥试通车三个月后通过竣工验收,验收单位和监理部门认定:“全桥和引道接线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达到有关验收规范的标准”;“全桥桥型美观,结构合理,质量优秀”,“主桥在设计荷载汽-20级,验算荷载挂-100吨作用下,有足够的安全度,完全能够正常营运”。从七年多来的营运情况来看,特别是经过1998年的高洪和负重载运的考验,安乡大桥的确是一座质量优良的大桥。为了这个优质工程,承建单位牢固地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思想,关键工程都制定了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培训了施工骨干,主材料的强度、性能和混凝土配合比都进行了现场检验,还配置专职技术干部,对每个施工项目进行了分级负责、分层检验。监理部门更是把质量当作“大桥的生命、自己的生命”,每个施工项目都实行“现场技术员初次把关、施工单位内部监理自检和自检合格后申报指挥部监理复查”的三级监理。建设者们在工程的全过程中树立了一个“优”字,突出了一个“高”字,强化了一个“严”字。为了确保“双缆吊不对称悬拼箱梁”新技术运用后的工程质量,邀请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进行了现场加载实验;主桥桩基的每一根桩柱和主桥上部构造,也请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用超声波法进行了检查和成桥试验;引桥桩基请湖南大学长沙九九科技实业公司用动测法进行了抽查检测。关键工程和关键部位的工艺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慎之又慎,专门邀请上官兴、向光湖等国家级桥梁专家进行了设计培训和现场指导。对箱梁0#块设计欠缺合理性问题,邀请省公路局的专家进行了现场会诊修正。专职监理执监如山,真正把追求高质量、讲求高标准放到了整个工程建设的第一位,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个工程项目和每一个施工环节。如果不是这样,安乡大桥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安乡大桥。

安乡大桥的建设,倾注了各级领导和工程指挥人员的心血,凝结了全县人民和心系故土的县籍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5: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省委书记熊清泉多次指示要修好安乡大桥,省长陈邦柱、副省长汪啸风、俞海潮都为修建安乡大桥、建好安乡大桥作过批示;省交通厅李顺、马其伟和省公路局唐生德、詹新华等厅局长以及省公路局副总工程师张炳生都亲临大桥工地指导,省交通厅副厅长余力行放弃春节期间的团聚与欢乐,在大桥现场办公半个多月,亲自组织基础工程的“歼灭战”,对全部完成主桥墩钻孔灌注桩起了决定性作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计委、市交通局、市重点工程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对大桥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作了许许多多的具体领导工作。安乡大桥建设耗资5480万元,除本县自筹的300万元外,全是省有关部门和市政府的支持,其中省计委400万元,省水利水电厅200万元,省交通厅4380万元,市政府200万元。如果没有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安乡大桥是建不起来的。安乡人民将永远铭记心头。
市大桥工程指挥部和县大桥接线工程指挥部的指挥人员,在四年多的时间里,没有一人不为大桥建设呕心沥血,没有一人不为大桥建设满负荷工作。在施工的紧张阶段,人人都是不休假日,不避风雨,不分昼夜地战斗在工地上。年逾花甲的市大桥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甘福斌,在安乡大桥修建的四年时间里,常年坚守在工地,一次车祸中被撞得遍体鳞伤也只住了个把月医院就回到了工地。工程施工紧张阶段,他日夜操劳,几次晕倒在施工现场,为修建安乡大桥累得心力交瘁。
全县干部群众为大桥建设满怀热情献爱心。干部职工捐款112.69万元,农民捐款175.59万元,个体工商户捐款2.29万元,其他人员捐款1.86万元。在外地工作的安乡人,不忘家乡建设,也为修桥捐资13.48万元,谢朝军、陈智明夫妇,马继华、徐曼丽夫妇各捐了2万元。他们说:“安乡养育了我们,我们没对家乡报答什么,就算一点心意吧。”生活在港澳地区、台湾和海外的安乡人,心系故土,为修建大桥捧出了赤子之心。港、澳、台安乡同乡人士捐资人民币2.91万元、美元0.81万元、台币22.05万元。从安乡走出去的美籍华人捐资美元3万元。吴思崎先生、阮学文先生各捐资了0.3万美元,龚德富先生不顾73岁高龄,从美国洛杉矶专程回到故里,将捐款亲手送到大桥工地上。这些捐款单位和捐款人员,都一一镌刻在大桥建设纪念塔上。
回顾建桥历史,我们深深感到:安乡大桥是党和政府的“爱民桥”,是省、市有关部门和安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的“合力桥”,是安乡全县人民和安乡籍各界人士的“爱心桥”,是新时期安乡的“振兴桥”。如彩虹永挂在安乡人民的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5: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战斗在修桥一线的民工们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6: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乡大桥的建设,倾注了各级领导和工程指挥人员的心血,凝结了全县人民和心系故土的县籍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6: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乡大桥是党和政府的“爱民桥”,是省、市有关部门和安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的“合力桥”,是安乡全县人民和安乡籍各界人士的“爱心桥”,是新时期安乡的“振兴桥”。如彩虹永挂在安乡人民的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6: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时代,新安乡,新变化,新气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6: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战斗在修桥一线的民工们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7: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料性东西,值得阅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17: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战斗在修桥一线的民工们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7 23:29 , Processed in 0.08253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