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8-1-31 10:57 编辑
夏乃安钢笔画——石门的老街老房子 位于湘西北的石门县,最具特色的民居多是自上古延续至今的干栏式建筑。一楼架空,二楼居人,俗称“吊脚楼”。因为多雨,湿度很大,一般采用麻石或青砖勒脚,木柱下垫石质磉墩。或依山成村,或临水成街,形成一个个气势浩大又充满灵秀神韵的建筑群体,洋洋洒洒地融入自然山水之中。
结合地形,节约用地,适应气候,运用木、石、土天然材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历经发展与演变,“吊脚楼”十分零星散落于群山峻岭中,或挤夹于高楼旮旯里。观之总留给人无尽遐想与怀念。我业余时间喜欢用钢笔作画,近年来,用钢笔画记录下湘西北石门县几处老街的沧桑历史。 石门县城老街,位于澧水中游的石门县城,历史悠久。战国时乃楚江之地,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属东吴天门郡,晋属天门郡澧阳县,南北朝时天门郡治由今张家界市境移至石门,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后梁肖詧改天门郡为石门郡,始称“石门”。自此,这里一直就是郡、县驻地。明属县一都,清初叫万年坊,民国初属县首善区。上世纪70年代因城区开始大规模建设,沿澧水河岸3公里十分繁华热闹地“吊脚楼”上河街,下河街荡然无存。我依据记忆和早年的摄影作品,画出心中还在的老街建筑。 石门雄黄矿是一座有着1500余年历史的亚洲最大的雄黄矿,它生产砒霜、硫酸和用来制造鞭炮、药材的雄黄粉,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重大污染,是中国五大污染源之一,该矿因污染严重关停,因采矿人口汇集建起来的矿区老街也随之衰败。如今老街犹在,檩腐瓦落,风雨飘摇,似在落日的余晖里讲述着昔日的喧闹与过往。 石门皂角镇老河街,依澧水支流渫水而建,是渫水流域的古街之一,全长800余米,繁华时有土木结构店铺100多家,曾为石门县城通往鄂西的水陆交通要冲,商贾云集,盛极一时,也是“万里茶道”中“宜红茶古道”的集散码头之一,马蹄哒哒穿越狭窄街道的青石路面,帆船竞流下津市入洞庭。古韵古风在时光的流转中延续着百年不变的景象,给人广阔深远的想象空间。 用钢笔画独有的黑白灰色彩,描画土木结构形式的建筑,用点、线、面讲述着一个个沧桑遥远的故事。留住老街的些许影像,留住我的一段乡愁。 夏乃安,男,石门县人。退休前,曾任石门三江口水电管理局副局长,三江口水电站“破产”后,受聘购买该电站的兆恒集团。其在钢笔画方面十分爱好,并很有造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