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64|回复: 27

(哥的散文)缅怀母亲(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7 07: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风 于 2018-2-7 08:21 编辑

缅怀母亲(下)

文/尹德新


        我读高中时离家八十多里,母子距离越远,思念牵挂越甚,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好好学习。一个多月后的一个星期六,我请了半天假,吃过早饭就出发,迈开大步丈量着从县城到官亭安家湾家里的距离,只在停弦渡乘船过澧水时,才得到一会儿休息,结果是疾走了十来个小时,傍晚才到家。母亲喜笑颜开为远归的儿子接风洗尘,儿子自然是满满的幸福感。第二天上午十点,我又要踏上返校的行程,往返170里就为了在家呆上这十几个小时,这样的事情我每学期要干几次,母亲的磁场太强大了,儿子无法不一直被强力吸引。我的高中只正经读了一学期又两个月,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很快就停课闹革命。既然不读书了,不如回家搞生产,但是母亲比我还听毛主席的话,无条件支持我在校参加“文/攻/武/卫”和红卫兵步行串联之类的学生活动。1967年两/派/斗/争白热化,八月二十二日,临澧五万农\民\攻\占\县\城,我的两个同学便不幸死在这一天。消息传开,母亲吓坏了,连忙派我三哥来县城,连夜把狼狈不堪的我接回了家。见我毫发无损,母亲这才把心放回肚里。

        高中毕业前夕,我们班八个同学邀在一起,从学校出发周游各家、串门家访,每家吃三餐住一晚,每到一家,都是当时条件下的最高规格接待。因我家最远,最后一站才是我家。对儿子和同学的到来,母亲极尽热情的周到招待,也是给我争足面子;直到最近和几个同学聊起当年此事,他们还说印象最深的是我母亲做的麦麸子焖红薯真的好好吃。

        毕业回乡同母亲零距离生活了一年之后,1969年八月,我参加工作要更加远离父母了,临别时母亲万分纠结,既不愿让我一直窝在家里,又不舍从此儿行千里、难定归期,这次的牵肠挂肚让母亲难过到了极点。还好,在参加工作半年后,我逮住一个机会,上演了一回“四郎探母”。当时我在湖南冶金地质勘探二三七队安化三连当钻探工学徒,那时最兴过“革命化春节”,节日不停产;再说参加工作第一年,谁也没指望能回家过年。可就在腊月末,连队要派两个人到澧县王家厂执行一项外调任务,家在澧县的班长冯文炳和我有幸领命前往。完成外调任务,已是腊月二十八下午四点,天还下着雪,积雪达几寸厚,冯班长同我约好,明天中午十二点张公庙见,然后各自往家里赶。我穿的是工作服,脚上是翻皮工作鞋,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回到家里,已是晚上八点。这次儿子突然归家,着实给了母亲一个大大的惊喜,她怎么也没想到远在他乡的儿子,这时辰会出现在她面前,就是模样有点狼狈。我对母亲说,这是出差之余的闪电式探亲,明天中午要赶到张公庙搭车回单位。母亲立即又是给我开小灶,又是给我处理湿鞋袜衣物,可能又是一夜无眠,因为第二天我穿的都是干鞋袜衣物。腊月二十九匆匆回单位,母亲非常理解和支持;临行,我拿出五十元钱交给母亲,接过儿子第一次对家里的回报,母亲心中一定百感交集,但我们什么也没说,母慈子孝尽在不言中。

        让儿子们按照工农联盟模式,即儿子有工作,儿媳是农民来组建小家庭,一直是父母的殷切愿望,他们觉得这样的家庭才会根深蒂固。于是,大嫂、二嫂、三嫂都是农民。正当父母在本乡本土为四儿子物色另一半的时候,1973年春节,我却带着外地女朋友回家来。父母起初也一定为四儿子背离了他们设计的家庭结构模式而不悦过,但他们还是非常尊重我的选择,并且对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很尽父母之意。

        1977年7月22日,历史有巧合,我在这天出生又在这天当上爸爸,长子明明出生了,父子生日时隔29年。当时我母亲已经59岁,得知金矿那边添了孙子,从未出过远门的母亲在我姑表妹张祝英陪同下,热天火事带着鸡和蛋从家里动身,中途还在常德过一晚再转车,一路风尘仆仆赶到湘西金矿,放下东西,就喜不自胜地抱过孙子,不停念叨着“长得跟德新出生时一个样”。祝英表妹第二天就回去了,这期间我的左手大拇指负了伤,母亲在金矿不辞辛劳伺候月子直到满月。因为家乡那边也有牵挂,明明满月后我便送母亲回家,中途要在常德过一晚。这次,母亲把她戴了几十年的玉手镯在寄卖店套了几十元回去贴补家用,这可是老人的陪嫁,我觉得怪可惜,心疼母亲又多了一份牵肠挂肚。

        父亲的离世加速了母亲的衰老,但是母亲仍然竭尽全力兼顾着儿孙。1979年11月15日,我这里又出了个跟才三个月大的芳芳姐姐争奶奶的人——亮亮出生了。年过花甲的母亲又在我小弟弟德科护送下,再次来到矿山伺候月子,照看小孙子一直到第二年春夏之交。这期间,经历过一个大冷冬,母亲悼念过因病去世的亲家母,结交了一个桃源藉的王姨作朋友,在这人生地不熟,语言不太通的地方,王姨就算得上知音了。其间我因胃出血住过一次院,又让母亲担惊受怕一回。在这半年里,每当我们上班去时,母亲总是抱着亮亮,站在门前走廊的栏杆边,目送我们直到视线外。1980年5月中旬,母亲的姐姐,即我的姨娘病危,随时可能辞世,自然姊妹切切相念;因此我大哥特来矿山接母亲回去,使老姐妹俩见上最后一面;母亲预感这次回去,可能再也难得来矿山了,走时心情沉重,流了不少眼泪,将两个孙子亲了又亲,泪眼婆娑地踏上了回故乡的路。好在这时母亲唯一的女儿,我的妹妹怀孕已经六七个月,母亲即将第一次当外祖母的期待,稍稍缓冲了离别矿山骨肉的忧愁。

        母亲比父亲小四岁,刚好在父亲走了四年之后,母亲也同我们永别了,那年我进三十六,我这一劫应在了丧母上。母亲临终前已经不认识我们了,也许这一刻糊涂比明白好,这样解脱痛苦较少,我悲痛以极,愧悔万分。母亲恩比山高,情比海深,要说父母在我一人身上的教育投资比其他六人的总和还多,可我学不逢时,学无所成,教育投资几乎打了水漂,但父母无怨无悔。这恩情在父母有生之年我未能报答万一,故在母亲照护过半年的亮亮考上北京理工大学之时,我出资还愿,在父母老墓碑前,分别重立了五镶大碑,以尽金矿这门骨肉子孙一寸孝忱,相信父母在天之灵有所感知和慰藉。

        戊戌年正值母亲百年诞辰,四子德新泣撰《缅怀母亲》一文,将于戊戌清明之际,亲献于母亲墓前,以谢母亲天恩!



家母像.jpg
老全家福.jpg
IMG_1116.jpg
u=2011960031,1474966374&fm=214&gp=0.jpg
u=1840395007,2954839229&fm=214&gp=0.jpg
tp-hzy-040923-006.jpg
149312181037087300_a580x330.jpg
20120509024057722.jpg
2013090211480923e2c.jpg
318756-130F30I1547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7 07: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百事孝为先,怀母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07: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18-2-7 07:48
百事孝为先,怀母佳作,点赞!

谢汉平先生首席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7 08: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风 发表于 2018-2-7 07:50
谢汉平先生首席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08: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7 08: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阅!学习!点赞!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08: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18-2-7 08:09
拜阅!学习!点赞!祝福!

谢史老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7 09: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我母亲比我母亲多活了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7 10: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1: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18-2-7 09:06
可我母亲比我母亲多活了20年。

是你母亲比我母亲多活20年吧?那是有福气的母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5 10:23 , Processed in 0.04104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