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暇之余,我阅读了林清玄《法圆师妹》这篇有名的文章。有几点体会,现欲表白: 一,关于“开花”和“结果”的问题。“每个人的命运其实和荔枝花一样,有些人天生就没有花瓣的,只是默默地开花,默默地结果,在季节的推移中,一株荔枝没有选择的结出它的果实,而一个人也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吧!”这本来是个植物学的命题,但林清玄借助于植物把它引入了人类本身的经历和结局。“开花”和“结果”是有机的统一,荔枝花虽没有花瓣,看起来一丛一丛的,但它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人如果只“开花”不“结果”,永远只把“忧伤的美丽”“定格在回忆中”,“让初见的情节永远留在自己的梦里”,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这无异于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摧残,这是典型的虚无主义的具体体现。从哲学的角度看,如果只有过程,而没有结果,任何事物都得不到发展(除非过程是违背规律的)。 如果用宿命论来解释,一个人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也许是对的。如果用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来看,只要发挥主管能动性,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有人说:得到了往往就不会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种境界。我倒不这样认为。人和人该交往而不深入接触往来,有意避开,这是消极的,把握不了事物的本质,到头来无益于对人的深刻认识和问题的解决,那是掩耳盗铃的做法。如果都只要初次的那种肤浅、感性的皮毛认识是不能从根本上办好事情的。得不到的东西不要去强求,上帝是公平的,他不会给予每一个人太多。 二,必然中的偶然和偶然中的必然。 “有的心情你不会明白的,有时候过了五分钟,心情就完全不同了,生命中的许多事,你错过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一生。”人生真的是这样吗?不完全是这样。人,首先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无论是从佛家的报应观和哲学的因果关系来看,只要本质善良,主持正义,止恶扬善,终究有好的结果,这是必然的。即使暂时看不到,时间长久也会显现出来。这种必然的趋势中充满了很多好的“偶然”。即使“错”过了“法圆”,后面还有类似于法圆的“法美”、“法满”等,只是时间早晚罢了。文章中的主人公炮兵班长就是如此的。反之,本质凶残,工于算计,处处斤斤计较,必然无好的“偶然”。他的“必然”是会遭报应的。当然,人的一生好的重大机遇来了,也要尽量把握住,不要放弃这种“偶然”。因为好的“偶然”不会经常惠及到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