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5-6-12 08:59 编辑
在石门老年大学“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动员大会上的报告 (摘 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学员,大家好! 我们石门老年大学明年就是十周了。随着思想观念的更新,办校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都感到老年大学不仅仅是老年人打发时光的休闲场所,已经成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平台。在这里,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正在不断提高,“风范长者”在不断涌现。学校把握这一催人奋进的好态势,深入开展“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活动,其重大意义就在于使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紧密结合,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老人,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传播正能量。下面,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长者风范”和“风范长者”的内涵 首先讲什么是“长者风范”。长者风范这个词组是由长者和风范两个单词组成的。 “长者”是指年龄和辈分都高的人,年长而德高的人。在我们中华大地,历来有以长者为范的习俗。 “风范”,是指“可资效法的风度和气派”。包括美好的仪表风采、言谈举止、态度作风、气质气度、素质素养等丰富内涵。“风范”是看得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又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把长者和风范两个词合在一起,什么是长者风范就明白了。 具备上述风范元素,值得人们学习、效法的长者就是“风范长者”。毛主席为何那么令人敬仰、怀念?因为他不仅是领袖,也是一位风范长者。他人虽逝世,风范尤存。有人从他的故事和言语中,将其风范解读、品评为十大气质:英雄气质、天下气质、求真气质、善思气质、自信气质、率性气质、幽默气质、倔强气质、风雅气质、平民气质。毛主席的这些气质,让我们对“风范长者”的认识、理解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启示。 我们树长者风范,就是倡导、弘扬一种为人,一种气节,一种情操,一种学识,一种品位,一种境界。做风范长者,是社会赋予我们老年人的一种期望和荣誉,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在座的每一位老年朋友,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有个坎坷、曲折,也得过鲜花、荣誉,每个人身上都具有“风范长者”的不少亮点和魅力。 我们把“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作为一种办校理念,融入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三个课堂的教学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旨在倡导长者之德,以修身立德为表率;发挥长者之能,以学识能力传播文明;展现长者之魂,以人格魅力造就高品位。不断完善人生,让每位学员都成为“风范长者”,成为一颗颗文明的种子,在家庭、在校园、在社区生根、开花、结果。 二、如何成为“风范长者” 风范是素质的体现。素质有先天的生成和后天的修养,先天的是与生俱来的,但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很有风范。所以,要成为“风范长者”,关键在于后天的修养、修炼,主要在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也正是我们老年大学办校的根本宗旨。归纳起来,我们要着重提高5个方面的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我把它概括为“三观”。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是老年价值观。老年人的价值在于老有所为,融入社会,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健康向上,乐观进取,自觉参与两个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三是道德法制观。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思想行为上有底线、有边线,有正义感、责任感,有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为社会进步扬善抑恶。 (二)身心健康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老化、疾病缠身,对老年人而言,这是最大的威胁。因此,健康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基础,这个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在内的广义概念。它包括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科学方法,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自我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精神状态,积极乐观面对老年生活,正确面对生死等许多内容。我觉得,人到老年,最幸福的是淡泊名利,舍得放弃,与世无争,心情愉快,活好每一天。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仁义、忠恕、厚道、真诚、慈悲加上马克主义唯物辩证法来不断地进行自我修炼。 (三)科学技术素质。人到老年遇到的一个新问题,是知识技能更新问题。这个问题影响我们与社会发展脱节,连很多日常生活都感到很不方便。过去,我们的前辈们一技在身,便可代代相传,在后辈面前称师父,显得有尊严、有风范。现在科技更新日新月异,一天不学习,就会遇到新问题,出洋相,连孙子都瞧不起,使长者大跌风范。所以,要做“风范长者”,我们必须具备认知、理解一些科学述语和概念的能力,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有所了解,具备科学思维的习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伪科学、伪命题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对个人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科学技术问题能作出合理反应,能正确操作日常生活所需的科技产品等等。成为这种有现代科技含量的“风范长者”,才更加有了风采。 (四)人文艺术素质。风范长者思想要更先进,言谈举止要更有风度,生活要更丰富多彩,应当显现出“腹有诗书气自华”远见、卓识、自信与优雅。这就必须要提高人文艺术素质。 首先是人文素质。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精神层面来讲,人文素质主要包括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质,就是要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最近我看到网上有一个视频,用触目惊心事实警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受到各种挑战,呼唤我们要坚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老年大学的师生员工,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长兴不衰的精神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以儒家为核心的儒、释、道中华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仁、义、礼、智、信、忠、教、孝、廉、毅、和的道德基础本位强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我们坚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成熟、理性、雅洁与深邃。中国如果经济上去了,文化却西化了,其结局将是很可怕的。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把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忘掉了,这就会论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只有让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我们中华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世界之林。 其次是艺术素质。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一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书画、雕塑、建筑、服饰等;二是高明的、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比如语言表达艺术、领导艺术等;三是形式独特优美,比如居室布置得非常艺术,话说得很艺术等。艺术素质主要是指对上述这些艺术的认知、欣赏、感受、创造的知识、能力和境界,也就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知识能力和境界。这是“风范长者”不可或缺的素质。我们虽不能项项专业,但总要有一些才好。比如说要当书画家,首先要是书画欣赏家;要评论园林建设的好坏,就要懂得园林艺术,尽说些外行话,就会有损“风范长者”的形象。宋词的字里行间,就渗透着园林意识,按白居易的理解,大凡园林,“居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亭台楼阁呼应,道路曲径通幽……了解这些,你就不会说“公园的路怎么不修直”了。 (五)实践能力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已经贯穿在上述4个方面的素质之中,这里又单独提出,是因实践能力素质是老年人个体与社会连接的“通道”,直接影响着其它素质提升的效能。实践能力素质意在学以致用,通过所学的知识发展专长,增强学力和实践力,使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老有所为,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展示我们的老年人生价值,显示长者风范。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的素质,一位风范长者似乎已经来到了我们面前:他(她)“依着整洁、仪表大方、举止文雅、和蔼可亲、身心健康、信念坚定、爱国兴家、风清气正、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善于实践、余热生辉”。也许,我对风范长者的描述还不全面、不准确,请大家去完善,去校正。 提升素质是一个渐进的修养、修炼过程,修养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心态,我们要用心去感悟、去体验,让“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活动成为石门老年大学的新亮点、新常态,祝大家都成为“风范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