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板龙灯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桃源县城好热闹。3月2日,桃源县九溪乡的板龙灯表演队一行百余人,身着节日盛装,在铿锵的锣鼓和喜庆的哨呐声中走进县城,为县直机关单位和漳江镇社区进行了迎新春闹元宵文艺展演,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庆贺猴年元宵佳节,祈愿新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灯进门来,添喜又添财;高一高来升一升,国泰民安享不尽!”喝龙人的吉祥话语,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不少观众驻足观赏,镇上显露出了祥和的节曰气氛。
据了解,板龙灯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桃源县群众开展祭祀、宗族、庙会活动的一种地域特色较强的民间文化艺术项目。相传元朝末年,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桃源九溪一带以莲花禅寺(现九溪乡官坪村附近)为聚集点。罗、沙、黄、彭、何氏等族首议定以元宵节玩龙灯为名,称莲花禅祖托梦,日板龙出山,凡男子皆舞龙板。这种龙板合则为龙,拆则为武器,并约定灯笼、火铳为号。元宵举事,罗鼎公等十余族首殉难。起义虽然失败,但板龙灯由此流传下来。 板龙灯又名板凳龙灯。因其用木板连结而成,故又称为板板龙灯。玩龙人不用手舞而用肩扛。上扎彩色灯笼三盏,内燃蜡烛;板下装手柄,板的两端各凿一孔圆眼,相邻灯板由木楔插入圆孔连接,短的可连数十节,长的可连数百节,便做成了气势雄伟、千姿百态的板龙灯。板龙灯既可单独表演,又可与虾灯舞、蚌舞、鹤舞、狮舞等配套表演。它形式、风格多样,队伍可大可小,活动程式可繁可简,十分灵活。参加表演的舞龙队员,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融入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手工技艺等艺术门类,集体育、娱乐、观赏于一体,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劳动者的智慧、技艺和创造力,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追捧。(龚松甫) |